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一八
          目录
          
        
        
      三一八:「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微恶寒者,当灸之。
过去很多医家在注解灸背后的某某穴,不需要,张仲景的意思,背那儿寒就灸那儿就好了。
例如膏肓寒就灸膏肓,中极寒就灸中极,灸的功能就是引阳外越,因为里阳不足了,所以灸能让脏腑肠胃的功能激发起来。
冷在命门,冷在肾俞,冷在京门,都可以灸,寒湿在哪里,哪里就冷。所以,阴证的时候,灸是很好的。
为什么口中和,就是津液还没有伤到,如果津液伤到就燥渴了。
核心辨证要点
- 
主证特征:
- 病程1-2日(初期阶段)
 - 口中和(津液未伤)
 - 背微恶寒(阳虚表征)
 
 - 
病机特点:
- 少阴阳虚初起
 - 卫阳不固
 - 寒邪客于太阳经输
 
 
治疗原则
- 
灸法应用:
- 定位原则:以痛为腧,寒处施灸
 - 常用穴位:
- 膏肓俞(阳虚要穴)
 - 命门(温补肾阳)
 - 肾俞(温阳利水)
 - 京门(肾之募穴)
 
 
 - 
操作要点:
- 艾炷直接灸
 - 每穴5-7壮
 - 灸至局部潮红为度
 
 
病机演变与鉴别
| 证型 | 病程 | 口中感觉 | 恶寒特点 | 治疗侧重 | 
|---|---|---|---|---|
| 初期阳虚 | 1-2日 | 口中和 | 背微恶寒 | 灸法为主 | 
| 阳虚加重 | 3日以上 | 口淡不渴 | 全身恶寒 | 汤药+灸法 | 
| 阴伤化热 | 数日 | 口干渴 | 烦热汗出 | 滋阴降火 | 
临床运用指导
- 
适应证候:
- 慢性疲劳综合征
 - 亚健康状态
 - 老年性畏寒
 
 - 
禁忌证候:
- 实热证
 - 阴虚火旺
 - 津伤化燥
 
 
预后判断
- 
向愈指征:
- 背恶寒减轻
 - 精神转佳
 - 食欲改善
 
 - 
恶化征兆:
- 恶寒加重
 - 出现下利
 - 四肢逆冷
 
 
临证精要:
- “口中和"是判断津液存亡的关键指征
 - 灸法宜早用,在阳虚初起时效果最佳
 - 可配合隔姜灸增强温阳效果
 - 现代可结合红外热成像辅助定位寒区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