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二七
目录
三二七:「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 桂枝去皮 | 甘草炙 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七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过去我们喉咙生疮化脓,发炎烂掉。原因我不管,可能是吃槟榔造成的喉癌,喉咙非常的痛,都可用。
甘草也可以解半夏的毒,生姜也可以。
一般来讲,大部分吞不下去东西的时候,都用半夏苦酒汤。喉咙痛,里面化脓发炎,还可以吞东西,用半夏散。
药一剂下去,就消炎了。三味药没有一个是消炎的,生半夏是去水的,水生万物。
这就是少阴证的喉痛,少阴证的时候本身又有中风,本来少阴证得到了一段时间,津液本来就不足了,因为里面阴虚很盛,没有办法有正常的津液给喉咙,这时候用桂枝来去风,用甘草、半夏,这就是有少阴证的同时得到有表证的时候用的,就是带有伤寒感冒的时候用的,这三味等分,白饮就是米汤,不能服散用汤剂也可以。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宜于冬时中寒,咽喉疼痛者,虽有发热、恶寒、可治。然此证冬时为多。又后世所谓火喉癣证,上焦有虚热,而喉头烂,痛苦不堪,饮食不能下咽,用「甘桔汤」及其它诸治喉痛药无寸效者,用之一旦而有效。
临证上,严重到吞不下去了用苦酒汤,如果本身是少阴证还兼有伤寒的表证,所以摸脉很重要,少阴证的人脉很虚弱,就是这人里虚了,里虚就是肠胃功能没有吸收,病人很虚弱,这时候得到的喉咙痛,一定是虚火,不是实火,实火用黄连、黄芩等消炎的药,虚火就不能用。
证候特点与病机
- 主症:咽中剧痛(可伴化脓)但尚能吞咽
- 病机关键:
- 少阴阴虚为本 + 外感风寒为标
- 津液不足致虚火上炎
- 兼夹水饮痰湿(“水生万物”)
方剂解析
组成与配伍
药物 | 炮制要求 | 作用机理 | 配伍意义 |
---|---|---|---|
半夏 | 生品洗净 | 涤痰化饮,降逆开结 | 针对咽喉局部水饮 |
桂枝 | 去皮 | 解表散寒,温通经脉 | 解决外感风寒表证 |
甘草 | 炙用 | 补中益气,解毒利咽 | 调和药性,护胃解毒 |
用法要点
-
散剂用法:
- 三药等分研末混合
- 米汤送服(每次7寸匕,日3次)
-
汤剂变法:
- 取散剂2方寸匕(约6g)
- 水一升煎沸7次,再煎3沸
- 待温后少量频咽(保护咽喉)
临床应用指征
-
适用场景:
- 喉癌/口腔溃疡(如槟榔所致)
- 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 虚火上炎型喉痹(火喉癣)
-
鉴别应用:
方证 吞咽功能 兼症 病机特点 苦酒汤证 完全不能 声嘶/化脓 热毒壅盛 半夏散及汤证 尚能吞咽 恶寒/脉弱 本虚标实(外寒) 甘桔汤证 正常 单纯肿痛 痰热郁结
现代拓展应用
-
脉诊要点:
- 典型少阴脉(微细无力)
- 兼见浮紧为表寒未解
-
治疗策略:
- 虚火喉痛禁用苦寒直折(如芩连)
- “去水即能消炎”(通过化痰饮治本)
-
安全警示:
- 生半夏毒性处理:
- 配伍炙甘草解毒
- 久煎减毒(汤剂煎沸10次以上)
- 生半夏毒性处理:
名家经验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强调:
- 冬季高发(风寒诱发)
- 对常规清热利咽药无效的虚热咽痛有奇效
- 需把握"虚热+表寒"病机要点
临证心法:
“能吞用散,难咽用汤”——根据吞咽功能选择剂型
“无表不用桂”——无恶寒表证者可去桂枝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