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二八

三二八:「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下利脓血,热利不止,用桃花汤。这里下利不止,是里面寒掉了,寒湿很盛,寒利不止,用白通汤救命。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 | 干姜一两 |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附子要用的时候,一定用棉布包起来煮。

附子一枚,大的五钱,小的三钱。

上下通利的时候,我们用葱白。

白通汤用葱白、干姜、附子,附子生用,用生附的时候,一定是和干姜并用的,炮附一定是和生姜并用,生附和干姜能温经散寒,力量能达到表上面去,从神经血脉一直到四肢末稍,炮附和生姜能去里寒,尤其是中焦、下焦里面的寒水,所以生姜有利水的功能,炮附能去寒,所以现在白通汤的目的就是要温经散寒。

少阴病,下利,少阴病的人会下利就是里虚掉了,什么时机用白通汤?

  • 第一四逆汤,会用到四逆汤一定是手脚冰冷了,可是四逆汤的主证,是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简单讲就是「中阳不振」,中焦的阳,脾胃的功能不好,或味口不好,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脾胃没有热度,所以造成手脚冰冷的就是用四逆汤。

  • 第二附子汤,附子汤在用的时候,表里皆寒且虚,连阳都不足了,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阳气很足的时候都是小青龙汤证。

  • 第三就是白汤通,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白通汤的目的是让上下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了,上焦的胸阳、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结果下焦的阳不足,上面的阳下不来,变成上面是热,下面是寒,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就坏死掉,造成不断的下利,这时候就要用白通汤。

白通汤里面的葱白,只用葱的白茎,和干姜、附子一起煮,因为没有炙甘草,所以药一下去的时候,没有阻碍,一下去就能把上焦的阳往下带,干姜来温中,生附能行到表面上,能把肠胃的蠕动加速,让血行到四肢上去。

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是表热里寒,如果前面是太阳证的话,要开解表的药,也要开去里寒的药,如果少阴证的时候,就不一样,少阴证的表热是假像的热,病人的体能快被阴赶出去了,所以脉已经很微细了,很危险了,这时候要开通脉四逆汤,能打通他全身的血脉,所以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脉四逆汤」。

证候特点

  • 主症:少阴病下利不止(寒性泄泻)
  • 病机: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 鉴别
    • 热利(桃花汤证):下利脓血
    • 寒利(白通汤证):完谷不化

白通汤方

组成

  • 葱白四茎(通阳下行)
  • 干姜一两(温中散寒)
  • 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回阳救逆)

煎服法

  1. 生附子以棉布包裹
  2. 水三升,煮取一升
  3. 去滓,分两次温服

用量参考

  • 附子一枚:
    • 大约15克(大者)
    • 约9克(小者)

方义解析

药物配伍

  • 生附子+干姜
    • 温经散寒,通达四肢
    • 生附走表,干姜守中
  • 葱白
    • 引阳气下行
    • 交通上下

作用特点

  • 无甘草缓冲,药力迅猛
  • 专治阴盛格阳之证

临床应用

适用证候

  1. 少阴病下利(寒性)
  2.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
  3. 心肾阳衰之危急证

类方鉴别

方剂 病机 主症特点
四逆汤 中阳不振 手足逆冷
附子汤 表里皆寒 身体疼痛
白通汤 上下不交 下利+面赤(戴阳)
通脉四逆汤 阴阳格拒 身热反欲盖衣被

使用要点

  1. 认证关键

    • 脉微细
    • 舌淡苔白
    • 下利清谷
  2. 煎煮注意

    • 生附子必须久煎
    • 棉布包裹防刺激
  3. 疗效观察

    • 有效:下利止,手足温
    • 无效:需考虑通脉四逆汤

按:白通汤为急救回阳之剂,认证准确则效如桴鼓。仲景用生附子皆在救急,其力峻效宏,当放胆使用,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