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三三
目录
三三三:「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下利六七日,津液没了,有脱水的现象,所以小便不利。
渴,有热才会渴,寒证不会渴的。
猪苓汤是用在水和热并结,猪苓汤在太阳篇里面讲到,病人上焦口渴烦躁、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是热堵到了,热就是发炎了,内症可能是膀胱炎或肾结石堵到了,少阴证也有猪苓汤其原因不一样,症是一样的,也是一样水热并结,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也是热,但是少阴证是虚热,太阳证是移热,同样是水堵到了,所以用猪苓汤主之。
真正严重肾结石堵到,猪苓汤力量不够,金匮里有茯苓戎盐汤。
利水的方子:
-
一: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五苓散。
-
二:如果是表寒,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水结在下焦就是小青龙汤。
-
三:如果是里面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真武汤。
-
四:猪苓汤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小便里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
证候特点
少阴病出现以下症状时,适用猪苓汤:
- 下利六七日(津液亏损,脱水)
- 小便不利(水热互结,水道不通)
- 咳而呕(水气上逆犯肺胃)
- 渴(热盛伤津)
- 心烦不得眠(虚热扰神)
病机与辨证
- 水热互结(少阴虚热,非太阳实热)
- 太阳篇的猪苓汤证为“移热”(实热),少阴篇的猪苓汤证为“虚热”。
- 临床可见于膀胱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但严重肾结石需用茯苓戎盐汤(《金匮要略》)。
- 津伤热扰
- 长期下利导致脱水,故小便不利、口渴。
- 热扰心神,故心烦失眠。
猪苓汤组成与方义
药物: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作用:
- 猪苓、茯苓、泽泻 → 利水渗湿
- 滑石 → 清热通淋
- 阿胶 → 滋阴止血(适用于尿血,如结石划伤尿道)
鉴别诊断(利水方剂对比)
方剂 | 病机 | 主症特点 | 适用证候 |
---|---|---|---|
五苓散 | 表热影响膀胱气化 | 发热、口渴、小便不利 | 太阳表证兼水停(水气不降) |
小青龙汤 | 表寒束肺,水停下焦 | 恶寒、咳喘、小便不利 | 外寒内饮(寒性水饮) |
真武汤 | 阳虚水泛 | 四肢沉重、腹痛、小便不利 | 少阴阳虚水停(虚寒证) |
猪苓汤 | 水热互结 | 口渴、心烦、尿血、小便不利 | 少阴阴虚热结(虚热证) |
临床要点
- 阿胶的应用:若小便带血(如结石划伤尿道),阿胶可止血兼滋阴。
- 严重肾结石:猪苓汤力弱,可考虑茯苓戎盐汤(《金匮要略》)。
- 禁忌:
- 津液大亏(如严重脱水)时慎用,以免利水伤阴。
- 纯寒证(无热象)不宜使用。
总结
猪苓汤适用于少阴病水热互结证,核心病机为阴虚热结、水停津伤,临床以小便不利、口渴、心烦、下利为辨证要点,尤其适用于尿路感染、膀胱炎、轻度肾结石等属水热互结者。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