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三四

三三四:「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里面本来就已经是阴寒很盛了,如果转成口燥咽干,就是病人已经从阴转成阳了,从少阴证转成阳明证的现象,这是好的现象,这时候赶快把它去掉。

刚从阴回到阳的时候,元气还没有很恢复,结果大便燥结在肠里面,还是用大承气汤攻,所以不管病从那来,只要症一样,少阴篇里面还是有用到大承气汤的。

如果病人没有口燥咽干,里面津液很多,舌苔白的大便不通,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这是寒实的时候用。口燥咽干就是热实,口不燥咽不干就是寒实。

这些都是张仲景预防的设施,从阴证转成阳证的时候,照理说是有治,结果进入阳明证的时候,津液还会再耗损,本来阴证已经很虚热了,进入阳明证大承气汤不攻掉,津液一直没有办法恢复,反而会很危险。

证候特点

少阴病发病2~3日,出现:

  • 口燥咽干(阴转阳,热化伤津)
  • 大便燥结(阳明腑实)

病机与辨证

  1. 少阴转阳明(阴证化热)

    • 少阴本为阴寒内盛,若见口燥咽干,提示阴证转阳(向愈趋势)。
    • 但此时津液未复,阳明燥热结滞,若不急下,恐津枯热炽而危。
  2. 热实 vs. 寒实

    • 热实(口燥咽干、舌红苔黄)→ 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 寒实(口不燥、舌苔白滑)→ 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寒结)

治疗关键

  • 急下存阴
    • 少阴病本已阴液亏虚,若化热成阳明腑实,需速攻燥结,以防津液进一步耗竭。
    • 虽病在少阴,但症属阳明,故仍用大承气汤(“有是证,用是方”)。

鉴别诊断

方证 病机 主症特点 治法
大承气汤证 少阴转阳明,热实内结 口燥咽干、便秘、腹痛拒按 急下存阴
大黄附子细辛汤证 少阴寒实内结 便秘、口不燥、舌苔白滑 温阳通便

临床要点

  1. 辨证核心

    • 口燥咽干阴转阳的关键指征,提示热化伤津。
    • 若少阴病见便秘但无燥热(舌淡苔白),则属寒实,不可误用承气汤。
  2. 治疗意义

    • 少阴病本虚,若热结阳明,不攻则津液愈亏,反致危候。
    • 张仲景此条体现“既病防变”思想,防止阴竭阳脱。

总结

  • 少阴病见口燥咽干、便秘,提示阴证转阳,热结成实,宜大承气汤急下
  • 若无燥热,反见寒象(舌白、口不渴),则属寒实便秘,当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
  • 此条彰显仲景“随证治之”原则,无论病从何来,见阳明腑实证即用承气法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