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四〇
三四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厥阴主要谈的就是肝,附属的就是心包、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所以看到厥阴证手足四逆的时候,心脏一定衰弱了,因为心血不足,肝又不受血了,病从太阴进入少阴,到了少阴没有好,所有的病毒会进入厥阴,这是人体最后一道关卡。
胆就是靠心包的推动,才能排出胆汁。
人身上有五分之一的血在肝里面,像现在的急性肝炎、从饮食来的或输血来的,病毒随着血就到肝里面去了,肝能把血里面的毒代谢掉,把脏的排出去,因为五脏六腑所有的血通通会进入肝,从肝的静脉出来,再到胸腔再交换,厥阴证里面方子不多,轻微的有用到皮肤表面,重病的时候,汤方一样,只是剂量加重,像冻疮,热水敷都没有用,因为老是表热但里面仍是冷的,用「当归四逆汤」,能从脚指头发热出来,因为有新鲜的血进入了。
到了最后很危险的阶段,人的免疫系统会出来相抗,就是肝脏的血会出来相抗,因为里面很深的地方,赢的时候病人会发热,输了病人就昏迷过去了,所以寒热并见,而且可以看到很多昏迷的现象,因为完全在血里面,东西淤积在肝里面,结果造成血液循环产生障碍,所以有昏厥的现象。
因为有元阳在,所以有寒热并结的现象。寒多热少就完蛋了,热多寒少就有救。
太阴影响到中焦,少阴影响到下焦,到了厥阴的时候,中焦、上焦都冷掉了,肠胃里面都冷掉了以后,里面没有消化的能力,没有抵抗力在里面的时候,人吃的东西里面的寄生虫就开始躲在身体里面,因为肠胃常年不好,没有办法把它消化掉排出去,虫卵就在身体里面生成虫。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寒热并结,通通列入厥阴证,所以到了有虫的阶段就会看到厥阴证。
饥而不欲食,有饿,代表有热,胃热,但是不欲食,又有寒在里面,所以寒热并结。气上撞心,就是寒湿入到肝中,肝开始慢慢肿大,整个中焦已经寒湿很盛,中焦被肝、脾堵满了,隔住了,上下分隔开,呼吸的气应该往下走,现在下不去,气上撞心。
中医小儿科中望诊上,唇上有白点,很整齐的排列,眼睛下方稍微黑黑的,脾开窍在唇,有白点代表中寒,上面有黑黑的代表上热,寒热并结了,有虫的时候腿上的「虫区」(百虫窝)会有压痛点,病人的症状消渴,就是上焦有热,热在上焦所以口渴,气上撞心,热气往上冲,因为热气被下面的寒顶上来的,心中疼热,感觉胃里面辣辣的很烫,好像吃到大蒜一样,饥而不欲食,肚子感觉到饿,却吃不下东西,代表脾脏的功能还在,但是胃里面不好了,虫在里面,所以吃不下去,食则吐蚘,因为东西吃下去,虫也在吃,下之,利不止,本来就是肠胃比较寒了,如果攻下,就下利不止了,就更危险了。
肚子有虫子。攻下的药大部分是寒凉的,本就寒湿,再寒就利不止。胃里面很寒,我就看过,病人在我面前一直吐,吐出白白短短的虫子出来。中焦寒湿,影响到胃也寒湿,消化就不好,吃的生食物,虫卵就消化不掉,会化虫出来。饥而不欲食,人体自然的一种反应,有这个证,就知道肚子里面有虫了。
有虫诊断。百虫窝有压痛。嘴唇拉起来,上下牙龈和嘴唇内有一串一串的白点。眼白有蓝点或黑点,75%概率有虫。晚上睡觉肛门痒,也可能是虫,有时候是痔疮痒。大便里有时也能看到虫排出来。或者在你面前都吐出来虫了。
小孩子肚子里面有虫,大部分肚子会比较大一点。
症状表现
- 消渴
- 气上撞心
- 心中疼热(胃部灼热感)
- 饥而不欲食
- 食则吐蚘(吐出寄生虫)
- 误用下法会导致下利不止
厥阴证本质
厥阴主要对应肝脏系统,包括:
- 手厥阴心包经
- 足厥阴肝经
- 心包功能
病情发展规律: 太阴 → 少阴 → 厥阴(人体最后防线)
病理机制
-
血液循环障碍:
- 人体20%血液储存在肝脏
- 肝脏负责血液解毒和代谢
- 病毒性肝炎等会导致肝血功能异常
-
寒热并见特征:
- 免疫系统抗争时出现发热(热象)
- 功能衰竭时出现昏迷(寒象)
- 预后判断:热多寒少为佳,寒多热少危重
-
消化系统病变:
- 中上焦功能衰退(肠胃虚寒)
- 寄生虫滋生条件:
- 消化功能低下
- 无法分解虫卵
- 长期寒湿环境
诊断要点
虫证指征
-
面部特征:
- 唇周规则白点(中寒表现)
- 眼下发黑(上热表现)
-
特殊体征:
- 百虫窝(腿部穴位)压痛
- 肛门夜间瘙痒
- 大便可见虫体
-
小儿特征:
- 腹部异常膨大
- 眼白蓝/黑点(75%概率)
- 牙龈/唇内串状白点
症状解析
- “饥而不欲食”:胃热脾寒的矛盾表现
- “气上撞心”:肝肿大导致气机逆乱
- “下之利不止”:误用寒凉攻下加重虚寒
治疗原则
-
基本方剂:
- 轻症:当归四逆汤(改善血液循环)
- 重症:加重原方剂量
-
治疗禁忌:
- 禁用寒凉攻下法
- 需温补中焦阳气
关键提示:
- 心包推动胆汁分泌,与肝密切相关
- 冻疮治疗需从内部温通(单纯外敷无效)
- 虫证形成是长期寒湿的结果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