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六九

三六九: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汗和津液就是中医讲的阳,所以大汗出的时候就是亡阳了。

阳就是人的体能营养液,若大下利而厥冷者,下利很多,食物没有了,就是血的源头都没有了,就是亡阴了,阳没了阴也没了,就是四逆汤主之;

所以在伤寒表证的时候,汗出不止是桂枝汤加附子,用炮附收表阳。

主症

  • 大汗不止(亡阳,阳气随津液外脱)
  • 大下利(亡阴,阴液因泄泻耗竭)
  • 厥冷(四肢冰冷,阳气衰微,不能温煦)

病机分析

  1. 大汗亡阳

    • 汗为心液,过汗则阳气随津液外泄,导致阳脱(亡阳)
    • 类似“桂枝加附子汤证”(表阳虚汗不止),但此证更重,已涉及全身阳衰。
  2. 大下利亡阴

    • 下利不止脾胃阳衰,不能固摄,阴液(水谷精微)大量流失。
    • 阴血生化无源(食物无法吸收),形成**“亡阴”**状态。
  3. 厥冷(阴阳两脱)

    • 阳亡→ 不能温煦四肢→ 厥逆冰冷
    • 阴亡→ 血脉空虚→ 循环衰竭
    • 最终病机阴阳俱损,阳脱为主(虽阴液大伤,但急救需先回阳)。

治法与方药

四逆汤(回阳救逆,固脱止利)

  • 组成

    • 生附子(急救心肾之阳)
    • 干姜(温中固脱,止利)
    • 炙甘草(补中缓急,调和药性)
  • 对比其他方证

    方证 病机 主症 治法
    桂枝加附子汤 表阳虚,汗漏不止 汗多、恶风、小便难 固表止汗
    四逆汤 里阳衰,阴阳两脱 大汗、下利、厥冷 回阳救逆

临床要点

  1. 关键鉴别

    • 表证汗多(桂枝加附子汤) vs. 里证阳脱(四逆汤)
    • 纯阴竭(如大失血),需结合滋阴回阳法(如通脉四逆汤)。
  2. 现代对应

    • 严重脱水、休克、急性胃肠炎伴循环衰竭等危重症。
    • 西医“低血容量性休克”可参考此证。
  3. 治疗思路

    • “阳生阴长”→ 先救阳(四逆汤),阳回则阴液自复(后续可加人参、麦冬等养阴)。

总结
此条论述阴阳两脱的危重证,虽涉及阴液大伤,但阳脱为急,故用四逆汤急救回阳,以防阴阳离决!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