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七三
目录
三七三:「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肚子里面有痛的话,代表里寒很盛了,寒湿很盛,转气下趋少腹者就是肠鸣,就是水渗到肠子里面去了、此欲自利也。
寒湿在肚子里,会引起肚子痛。
主症
- 腹中痛(寒湿凝滞,气机不通)
- 转气下趋少腹(肠鸣漉漉,水气下迫)
- 欲自利(即将发生腹泻的前兆)
病机分析
-
“伤寒四五日”
- 表邪未解,内传太阴(脾阳素虚者),或直中少阴(肾阳不足者)。
-
腹中痛
- 寒主收引 → 寒湿困脾,肠道挛急 → 绞痛或冷痛(得温可缓)。
- 区别于热利腹痛(痛而拒按、肛门灼热)。
-
转气下趋少腹
- 肠间水气流动,漉漉有声 → 寒湿下注肠道的典型表现。
- 类似现代“肠鸣音亢进”伴即将腹泻的状态。
-
欲自利
- 寒湿下迫,肠道失固 → 预示水样泄泻将作。
治法与方药
预防性治疗(未下利时)
- 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化湿)
- 干姜、白术、人参、甘草
已下利治疗
- 轻证:附子理中汤(兼肾阳虚)
- 重证:四逆汤(厥逆脉微者)
类证鉴别
证型 | 腹痛特点 | 肠鸣 | 下利性质 | 代表方剂 |
---|---|---|---|---|
本证 | 冷痛,得温减 | 漉漉有声 | 清稀水样 | 理中汤/四逆汤 |
湿热下利 | 绞痛,肛门灼热 | 不明显 | 秽臭黏滞 | 葛根芩连汤 |
食积腹痛 | 胀痛,拒按 | 腐臭嗳气 | 酸腐未化 | 保和丸 |
现代意义
-
对应病症:
- 急性胃肠炎(寒湿型)
-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遇冷发作)
-
预警价值:
- 肠鸣+腹痛是寒湿下利的早期信号,及时温中可避免暴泻伤阳。
总结
- 本条揭示寒湿下利的前驱症状,关键在“转气下趋少腹”的肠鸣特征。
- 治未病思路:腹痛初起兼肠鸣时,速投温中药(如理中汤),可阻断病情进展。
- 核心病机:寒湿困脾,水走肠间,治当“温中胜湿”为要。
临证口诀:
“腹中冷痛肠鸣响,寒湿下利即将来;
理中干姜白术草,阻截病势莫徘徊。”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