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七八

三七八:「少阴」负「跌阳」者,为顺也。

少阴脉就是「太溪」脉,脚的太溪穴,「太溪」脉要比「冲阳」脉小才是正常的。

跌阳是胃脉,少阴脉是肾脉。

脉诊定位与生理意义

  1. 少阴脉(太溪穴)

    • 定位: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 反映:肾气盛衰(先天之本)
  2. 趺阳脉(冲阳穴)

    • 定位:足背最高点(足阳明胃经)
    • 反映:胃气强弱(后天之本)

正常脉象标准

  • 少阴脉应弱于趺阳脉(肾脉沉静柔和,胃脉充实有力)
  • 临床触诊要点
    ✓ 太溪脉如溪水潺潺(细而绵长)
    ✓ 冲阳脉如江河奔流(洪大和缓)

病理变化与辨证

顺证(吉)

  • 少阴脉弱于趺阳脉
    → 胃气充盛能养先天(“后天养先天"的正常生理状态)

逆证(凶)

  1. 少阴脉盛于趺阳脉

    • 提示:肾水泛滥,胃气衰败
    • 对应病机:
      ✓ 水肿病(少阴水气凌心犯胃)
      ✓ 尿毒症(肾不泌浊,胃气衰竭)
  2. 趺阳脉绝而少阴脉独大

    • 危候:胃气已绝,真阳外越
    • 见于:晚期肿瘤、多脏器衰竭

临床应用示例

  1. 慢性肾病评估

    • 太溪脉逐渐减弱 → 肾气衰减(需补肾)
    • 冲阳脉明显减弱 → 消化功能恶化(需健胃)
  2. 重症预后判断

    • 化疗后患者冲阳脉恢复 → 胃气来复(预后佳)
    • 心衰患者太溪脉消失 → 肾阳衰微(危候)

倪海厦诊脉心法

  • " 胃脉定生死,肾脉断根本 "
  • 癌症患者若趺阳脉不绝,虽病重尚有转机
  • 糖尿病足患者冲阳脉消失,需急通阳明经

《内经》佐证
"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趺阳脉即胃气之镜)

此条揭示中医脉诊先天与后天关系的黄金标准,是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