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七九

三七九: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者,必圊脓血。

正常人寸脉比较小,尺脉比较大,阴阳是平衡的。如果阳一直往上浮,跑到胸阳上来,会寸脉浮,那下焦的阳就不够了,大便就会有血排出来。有时候便血,不见得是肝病或大肠炎,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已经变成血了,结果里面阳不够,跑出来了。

如果病人说,精子里面带血,如果行房的时候不痛,就是寒,行房有痛,病人可能有性病。精的前身是血,血的前身是食物。下焦比较寒,男人的精宫在膀胱和小肠之间,小肠太冷了,没办法传阳热给精宫,阳虚,血没办法转换成精,所以精和血一起出来,行房也不会痛。

濇代表血虚了,寸脉反浮数是上热,尺中自清者,代表血往下走,必圊脓血,病人在拉血的时候,还有精神就没关系,他可能是痔疮出血、如果下血人很虚弱,就是体能不够了。

血离经了因为肠子破了,霍乱、疟疾的时候,肠壁被腐蚀掉了,破洞了,真正的血跑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病人一定极度的虚弱。

主症特征

  • 下利伴脓血(大便带血或纯血)
  • 寸脉浮数(上焦热盛)
  • 尺脉自涩(下焦虚寒)

病机解析

脉象矛盾揭示病机

  1. 寸脉反浮数(异常表现)

    • 正常:寸脉应较尺脉弱
    • 病理:阳热上浮,热郁胸膈(上热)
  2. 尺中自涩

    • 反映:下焦虚寒,血行凝滞(血虚寒凝)

“必圊脓血"的形成机制

  • 上热下寒格拒
    上焦热毒下迫 + 下焦阳虚不固 → 肠络损伤
  • 三类便血鉴别
    类型 特点 伴随症状 病机
    本证 血色暗红夹黏液 手足不温 上热下寒
    痔疮血 鲜血附大便表面 肛门灼痛 湿热下注
    危证血 血水夹杂坏死组织 意识模糊 阴竭阳脱

延伸病证(精室出血)

  • 精中带血无痛
    小肠寒凝 → 精血转化障碍(用温经汤加减)
  • 行房疼痛出血
    热毒下注(考虑性病感染,用龙胆泻肝汤)

治疗策略

  1. 基础方药

    • 白头翁汤(清上热)+ 黄土汤(温下寒)
  2. 危急重症处理

    • 霍乱/疟疾致肠壁腐蚀:
      独参汤急固元气
      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护肠止血
  3. 预后判断

    • 佳兆:便血但精神尚可(痔疮或局部损伤)
    • 危候:血利伴神识昏沉(多脏器衰竭前兆)

临证要点

  • " 寸浮尺涩必见血,寒热错杂最难医 "
  • 精血同病者需问诊:
    ✓ 痛与不痛辨寒热
    ✓ 观舌下络脉紫暗程度

现代意义
类似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的寒热错杂型,治疗需兼顾上下,不可纯用寒凉。

此条揭示厥阴病复杂出血证的脉诊秘诀,通过寸尺脉对比预判肠道病变,对消化系统出血的辨证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