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八六
          目录
          
        
        
      三八六: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本来是里寒才会下利清谷,汗出而厥者,里寒外热表示有虚热,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就是通行上下。
通脉就是表里不通时,靠它来通。
阴盛格阳证核心病机
- 
真寒本质
- 下利清谷(完谷不化)
 - 手足厥逆(冷过肘膝)
 - 小便清长(阳虚不化)
 
 - 
假热表现
- 面赤如妆(浮阳上越)
 - 身反发热(格阳于外)
 - 汗出如珠(阳不固表)
 
 
通脉四逆汤运用心法
药物配伍精义
| 药物 | 用量(汉制) | 作用层次 | 现代理解 | 
|---|---|---|---|
| 生附子 | 大者一枚 | 回阳救逆,通达十二经 | 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 | 
| 干姜 | 三两 | 温中守阳,固护胃气 | 促进消化吸收,温煦四肢 | 
| 炙甘草 | 二两 | 调和药性,解毒缓急 | 抗心律失常,保护胃肠 | 
煎服要诀
- 
附子煎法
- 生附子打碎先煎
 - 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2小时
 - 尝之无麻舌感为度
 
 - 
服用方法
- 浓煎200毫升
 - 分3次服,每隔1时辰1次
 - 药后啜热粥助药力
 
 
辨证关键细节
真假寒热鉴别
- 
真寒假热:
✓ 身热反欲得衣
✓ 口渴喜热饮
✓ 舌淡润无芒刺 - 
真热假寒:
✓ 身寒反不欲近衣
✓ 口渴喜冷饮
✓ 舌红绛起刺 
预后判断指征
- 
向愈征兆:
✓ 厥回汗止
✓ 脉象渐起
✓ 小便转利 - 
危重表现:
✓ 汗出如油
✓ 脉暴出者
✓ 躁不得卧 
古今案例启示
典型医案
-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治一妇人伤寒厥逆,下利清水,用通脉四逆汤加葱白,一剂脉出,三剂利止
 - 
李可老中医经验: 强调生附子"斩关夺门"之功,救治心衰患者时常用至30-60克
 
临证要点
- 
脉诊精要
- 沉微欲绝为用药最佳时机
 - 脉现浮大无根需防阳脱
 
 - 
药后调护
- 忌生冷、油腻
 - 保暖避风三日
 - 用理中丸善后
 
 
注:此证为少阴厥阴并病之危候,须把握"但欲寐"(精神萎靡)这一神志特征。用药贵在当机立断,迟则恐阴阳离决。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此方正是挽回一线真阳之霹雳手段。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