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八八

三八八: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照理说腹胀满,如果是承气汤证,应该不会下利还会便秘的,下利很多,肚子又胀满,就知道里面寒湿很盛,遇到这种里面寒湿很盛的,一定先去里寒去湿,再去解表。

如果病人有表证,又有里寒的时候,现用四逆汤,再用桂枝汤。如果先攻表,寒湿被带动,会阳绝,会让阳发散的太厉害。这里不要用麻黄汤,因为里寒身体很冷,麻黄汤发阳的力量很强,本来就是阳不够,里面是寒湿的。桂枝汤就比较稳,即使你没有温里,直接攻表,也不会有事。

主证特点

  • 下利(腹泻)
  • 腹胀满
  • 身体疼痛(表证)

辨证要点

  1. 里寒证

    • 下利+腹胀满 → 非承气汤证(承气汤证应为便秘)
    • 提示寒湿内盛,阳气不足
  2. 表证

    • 身体疼痛(太阳表证)

治疗原则

先温里,后解表

  • 温里:四逆汤(回阳救逆,祛除里寒)
  • 解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治疗顺序的临床意义

  1. 若先解表(误治)

    • 里寒未除,强行发汗 → 阳气外散(可能导致阳脱)
    • 麻黄汤禁用(因其发汗力强,易伤阳气)
  2. 正确顺序(先温里后解表)

    • 四逆汤先恢复里阳,再以桂枝汤温和解表
    • 即使误先解表(桂枝汤),因药性平和,亦不致大害

方剂选择对比

方剂 适用证 作用特点
四逆汤 里寒下利、阳虚 温阳散寒,急救回阳
桂枝汤 表虚证 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麻黄汤 表实证 发汗力强,禁用于里寒

总结

  • 里寒兼表证,必先救里,否则易致阳脱。
  • 四逆汤祛里寒,桂枝汤解表邪,顺序不可颠倒。
  • 麻黄汤禁用,因里寒时发汗过猛会加重阳气耗损。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