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九〇
          目录
          
        
        
      三九〇:下利,谵语者,有燥矢也,宜「大承气汤」。
如果大便不通有燥屎的话,应该是小承气汤,现在已经严重到谵语了,就应该是大承气汤即使下利也是用大承气汤攻,因为大便堵在肠子里面,有间隙产生,看起来是下利,实际上是大便干在里面,只要确定有燥屎在里面,就须用大承气汤、所以有时候会用大承气汤去止利,因为有谵语的症状,谵语的产生,就是大便的浊气跑到脑里面去了。
主证特点
- 下利(腹泻)
 -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病机分析
- 
燥屎内结,热结旁流:
- 肠道实热积滞,燥屎阻塞肠腑
 - 粪水从燥屎旁渗漏而下,表现为"假性下利"
 - 实为"热结旁流"证候
 
 - 
浊热上扰神明:
- 燥屎浊热之气上攻
 - 扰乱心神而见谵语
 
 
辨证要点
- 
真下利与热结旁流鉴别:
- 真下利:大便溏泄,无燥屎
 - 热结旁流:
- 虽见下利但量少臭秽
 - 伴有腹部硬满疼痛
 - 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
 
 
 - 
谵语的临床意义:
- 阳明腑实重症指征
 - 提示燥屎已成,浊热上扰
 
 
治疗
- 主方: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 煎服法: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用药指征
- 
典型症状组合:
- 下利 + 谵语 + 腹满硬痛
 - 舌红苔黄燥,脉沉实有力
 
 - 
病势判断:
- 虽见下利,实为燥屎内结
 - 谵语出现提示病情危重
 
 
治疗原理
- 通因通用治法:
- 通过攻下燥屎而止利
 - 泻热存阴以安神志
 
 - 禁忌:
- 虚寒下利禁用
 - 阴亏津竭者慎用
 
 
预后转归
- 及时使用大承气汤可:
- 通下燥屎而止利
 - 泻热除烦而止谵语
 
 - 延误治疗可能导致:
- 热极生风
 - 阴液枯竭
 - 病情恶化
 
 
临床思维
- 
见泻不止泻:
- 需辨明下利性质
 - 热结旁流当用下法
 
 - 
谵语辨证:
- 阳明腑实谵语 vs 热入心包谵语
 - 伴见腹胀满痛者为阳明证
 
 - 
治疗策略:
- 急下存阴
 - 中病即止
 
 
注:此证虽见下利,实为阳明腑实重症,必须抓住谵语这一关键症状,果断使用大承气汤攻下,体现"通因通用"的治疗思想。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