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九四
目录
三九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肝病,肝炎,肝癌,肝硬化,胃下垂都会有恶心干呕,胃里面恶心的吃不下东西,代表你胃没有问题,是别的影响了胃,就是肝脏。所以吴茱萸汤很好用。
如果呕酸、呕苦,都是从胃里面来的,干呕就代表胃里面没有东西。
为什么呕?因为肝脏肿太大了,肝横逆过来了,所以呕出来的黏液,是肝里面的东西,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是专门治呕的方,实际上吴茱萸汤是入肝脏的,西医的胃下垂就是吴茱萸汤证,这种人大部份都是酒客,酒喝多了,肝受不了了,中医看是肝寒,西医看是胃下垂,所以西医对胃下垂从来是治不好的。
如果胃被顶到,胃的容积变小了,胃的蠕动也变缓了,胃家就变成寒症了。本来胃没有寒,是肝脏问题造成的。胃气往上升的时候,会头痛,吴茱萸汤证的头痛,一定是印堂痛。
证候特征
肝胃同病三联征:
- 干呕无物(胃气上逆)
- 吐涎沫(肝寒犯胃)
- 印堂头痛(厥阴经气上逆)
病机枢要
-
肝寒横逆:
- 肝脏肿大(肝炎/硬化/肿瘤)
- 压迫胃腑(西医谓"胃下垂")
- 胃气不降反升
-
寒饮上泛:
- 肝寒化饮
- 涎沫为肝液外溢
-
经气上冲:
- 厥阴经气挟寒上攻
- 必见印堂痛(阳明与厥阴交会处)
辨证精要
鉴别要点 | 吴茱萸汤证 | 小柴胡汤证 |
---|---|---|
呕吐特点 | 干呕+清涎 | 呕苦水/酸水 |
头痛部位 | 印堂(额头痛) | 两侧(少阳经) |
脉象 | 弦迟 | 弦数 |
舌象 | 舌淡苔白滑 | 舌红苔薄黄 |
治疗大法
暖肝降逆三要义:
-
吴茱萸(君药9g):
- 直入肝经
- 温散肝寒
- 降逆止呕
-
生姜(臣药18g):
- 温胃化饮
- 助吴茱萸降逆
-
人参+大枣(佐使):
- 补脾胃之气
- 防温燥伤阴
方证拓展
-
现代对应病:
- 酒精性肝病伴胃瘫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 化疗后肝损伤呕吐
-
特殊头痛:
- 晨起头痛(肝经旺时)
- 遇冷加重
- 呕吐后暂缓
临证心法
-
用药秘诀:
- 吴茱萸需洗去烈性
- 生姜用量须倍于吴茱萸
- 宜温服,少量频饮
-
预后判断:
- 涎沫减少为效征
- 头痛缓解为向愈
- 持续干呕示肝病进展
-
调护要则:
- 绝对戒酒
- 艾灸期门、中脘
- 戌时(19-21点)服药效佳
注:此证本质为"肝寒犯胃",不同于一般胃寒证。临床遇长期酒客呕吐、顽固性印堂头痛者,当考虑此方。若见舌红绛、脉弦数之肝热证,则禁用本方。肝癌患者使用需配伍半枝莲等抗癌药。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