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三九六
目录
三九六:「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以其人外气怫郁,发其汗,复极汗出者,复与之水,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这种情况可能产生胃寒,也可能是长期每天喝咖啡、可乐、吃蛋糕造成胃寒。
大吐大下后,津液一定伤到了,极虚的时候病人已经很虚了,看病人体外还是有体温,医师误诊,没有注意到里虚,再开了发汗的药,汗一出来,病人更虚,更虚的状况下,肠胃整个的虚寒掉了,这时候喝了水下去就得「哕」,用茯苓四逆汤。
张仲景没出方子,但是讲得就是茯苓四逆汤,因为胃里面有停水,哕就是打嗝,打嗝就是胃气已绝,没有胃气了,胃没有蠕励了,这时候一喝水下去,水停在胃里面,就会造成打嗝,中医讲的胃气绝就是胃寒,西医讲的就是胃没有吸收功能了,这时候水一下去就会打嗝因为水是寒的冷的,所以是茯苓四逆汤证,四逆汤加茯苓,把水排掉。
证候演变
误治三步变证:
- 大吐大下(伤阳损液)
- 误发其汗(再夺阳气)
- 饮水致哕(胃寒拒纳)
病机枢要
-
三度伤阳:
- 吐下伤其中阳
- 发汗损其卫阳
- 饮冷遏其胃阳
-
胃寒本质:
- 胃气衰败(蠕动停止)
- 水饮停聚(不得运化)
- 虚阳浮越(外见热象)
辨证要点
阶段 | 误治方式 | 伤损病机 | 临床表现 |
---|---|---|---|
初误 | 大吐大下 | 脾胃阳虚 | 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
再误 | 强发其汗 | 卫阳外泄 | 大汗淋漓、面白神疲 |
三误 | 饮冷水 | 胃阳衰绝 | 持续呃逆、脘腹冰冷 |
治疗大法
回阳救逆四步法:
-
茯苓(12g):
- 利水渗湿而不伤正
- 导胃中停水下行
-
人参(9g):
- 救垂绝之胃气
- 生津液以润燥
-
四逆汤基础:
- 生附子(破阴回阳)
- 干姜(温中散寒)
- 炙甘草(调和药性)
现代对应
-
致病因素:
- 过用泻药/催吐
- 滥用发汗剂
- 冷饮无度(咖啡/可乐/冰品)
-
类似病证:
- 胃肠功能衰竭
- 代谢性碱中毒
- 顽固性呃逆
预后判断
-
顺证:
- 呃逆间隔延长
- 手足转温
- 小便通利
-
逆证:
- 呃声低微断续
- 冷汗不止
- 脉象散乱
调护要诀
-
给药禁忌:
- 禁用一切寒凉
- 忌用重镇降逆
-
护理要点:
- 艾灸神阙、中脘
- 少量频饮米汤
- 保持脘腹温暖
注:此条示人"胃气存亡"之辨。茯苓四逆汤乃仲景未言明之方,实为救治此类变证的要方。临床见顽固呃逆伴四肢厥逆者,当急用此方。若见舌红无苔之阴竭证,需加麦冬、五味子。现代常见于过度减肥、滥用泻药或贪凉饮冷者。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