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五二

五二: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太阳伤寒麻黄汤症,自己会流鼻血,自己就好了。14岁以下正常,如果人三四十岁,没有麻黄汤症,还经常自己流鼻血,就不正常了。

这因本身的体能比刚刚的更强,刚才的阳气还只是中级强,还需要「麻黄汤」来把寒发出来,这个不用「麻黄汤」,常见的是小孩子,而且是男孩子,很皮,跑来跑去,妈妈还在煮「麻黄汤」所以不用紧张,血会自己停掉,一般容易发生在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因为是纯阳之体,所以在针灸课程中讲过,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如果流鼻血,不需要治疗。

温度因衄血而降低,故中医谓之「红汗」。故多血家之有脑充血象征者,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内经】: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就是平常容易流鼻血的都不会有汗的,还有平常流汗很多的人,就不会流鼻血。

证候特征

  • 典型表现
    • 太阳病(伤寒证)
    • 脉浮紧
    • 发热
    • 身无汗
  • 特殊转归:自发性衄血后病愈

自衄愈病机制

  1. 体质基础
    • 患者阳气充盛(较前条更强)
    • 不需药物辅助即可驱邪外出
  2. 生理过程
    • 阳气鼓动,迫血外溢
    • 衄血后代偿性退热 → “红汗"现象
  3. 经典依据
    • 《内经》“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 血汗同源理论

人群特点

  • 好发人群
    • 14岁以下男童(纯阳之体)
    • 常见于活泼好动的儿童
  • 异常情况
    • 成年人无麻黄汤证却经常衄血 → 病理状态
    • 需进一步诊治

临床指导

  1. 治疗原则
    • 儿童自衄属生理性调节
    • 无需特殊处理(血自止)
    • 禁止再用发汗剂
  2. 诊断价值
    • 衄血后继发退热 → 判断向愈标志
    • 对血瘀体质者有疏通之效
  3. 鉴别要点
    • 年龄因素至关重要
    • 需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

理论延伸

  • 印证"血汗同源"理论的实际案例
  • 体现人体自我调节的愈病机制
  • 为"体质医学"提供经典范例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