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六五

六五: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这里还是攻下了之后,再发汗,有上面的症状,就是表里皆虚,不过这里只是虚,而不一定是危险。

攻下了以后,里面阴就虚掉了,然后又复发汗,阳也虚掉了,如果病人有振寒的现象,发冷、手脚冰冷的现象,这时候摸病人的脉,可能一息二三至,脉跳得很慢又很微弱,就知道内外俱虚,内外都虚掉了,这时候常常用到四逆汤。

内外俱虚,即阴阳两虚,轻则「四逆汤」」 重则「四逆加人参汤」。人参在这是补气的,在张神景的观念人参是专门对肠胃功能的,所以心下痞的时候常常用人参,甘草干姜是对脾阳,附子是对肾,让脾阳和肾阳恢复,因为胃功能不好,所以再加人参下去,让胃也好。

病机解析

  1. 误治经过

    • 先下(伤阴损里)
    • 后汗(伤阳损表)
  2. 病理结果

    • 阳虚失温:振寒(畏寒战栗)
    • 阴虚失养:脉微细(气血亏虚)
    • 表里俱虚:阴阳两伤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病理机制 鉴别要点
振寒(畏寒战栗) 卫阳受损 区别于表证恶寒
脉微细 气血两虚 一息二三至
四肢不温 脾肾阳虚 手足逆冷

治疗策略

1. 方药选择

证型 主方 组成与功效
轻证 四逆汤 附子+干姜+甘草(温补脾肾阳)
重证 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汤+人参(补气生津)

2. 用药精义

  • 人参:专补肠胃功能(治心下痞)
  • 甘草干姜:温补脾阳
  • 附子:温补肾阳

临床启示

  1. 误治警示

    • 下法汗法不可过度
    • 注意治疗顺序(一般应先汗后下)
  2. 预后判断

    • 振寒程度反映阳虚轻重
    • 脉象变化提示气血状态
  3. 现代应用

    • 急慢性虚脱证候
    • 休克前期调理
    • 重症恢复期调养

经典注解

仲景虚证治疗观:

  • 阴阳两虚时,以救阳为急(阳生阴长)
  • 人参妙用:既补气又生津(气津双补)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