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六九

六九: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这里的发汗发太多的,一定是麻黄汤,麻黄汤把胸腔的水都发汗发掉了,并使肚脐下面下焦的水往上冲,冲上来的力量太大的时候,病人就感觉到心下悸,为什么叉手自冒心?就是很难过想压下去,所以就是心下悸,按着就比较舒服。

心下动悸,就是在心蔽骨下面,鸠尾穴的位置,摸上去都可以摸到脉在跳动了。

用麻黄汤,肺中的津液会往外走到皮肤表面发汗出来。人体是没有间隙的,不能有空气,注射进入空气就会死人,所以肺的津液发汗出去了,后面的津液会自动补位。正常人,小肠是火,大肠是金,脾土在中焦,食物吃下去到了小肠,小肠很热是火,就把食物分解了,进入大肠只剩下水和大便,小肠火烧着大肠中的水,气化后回头到肺里面,这个是肺最好的津液,如果没有经过这个管道,喝的水,进入胃就气化了,根本不会进入小肠再经过大肠,所以水不会回头,所以有的人渴饮千杯不能止渴,肺里的水一定要从食物中的水里来,食物里的水是我们阴的来源,血的源头。当你肺中的水排掉后,下面的水没办法上来,顶到心下,就产生了心下动悸,叉手自冒心,就是喜按,按着很舒服,代表里面都没有问题是虚症,拒按,按着不舒服,代表里面有实症,大便堵到就是你不要按我拒按。虚症,只是水冲上来了,就是桂枝甘草汤主之。平常人吃吃麻黄汤发汗就好了,肠胃平常就不好的人,气化的功能不够,水上去补位没那么快。正常人的身上,水和水气不一样,水气是身体受用的,水是不受用的,水是冷水,是寒的,水气是热的,所以对着镜子吐气,有水气是正常人,没有气就是僵尸了,根本没有热。水气上冲,心脏是火,心不受这个水。用桂枝就是加强心脏喷射的力量,本草中讲过,桂枝能够降冲逆,就指的是这里,冲逆是冲脉往上升,有桂枝下去后可以把心下这个水气化掉。这里是医生并没有错,是病人本身的里虚体力不够,产生这种现象。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三碗水煮成一碗,吃一次就好了。

桂枝如果四钱,甘草就用二钱,桂枝是甘草的两倍,因为发汗发太过了,甘草到胃里面去把胃的津液补足。

为什么只用桂枝不用白芍?为什么会动悸?平常喝水下去的时候,胃很热,水到胃里面的时候是气化上来的,是成蒸气不是水,今水停在「中脘」这里,桂枝很热。桂枝下去会蒸发水往上走,还有,心脏的外膜,有很多神经血脉在纵膈膜、横膈膜,在血管里面的是「血」,在神经淋巴系统的是「水」,桂枝下去让心脏喷射的力量很强,把停在心下的「水」很快的就气化了,会动悸就是因为原本应该是「水气」上来就好了,结果是「水」上来,这个水是冷水,所以会动悸,这时候桂枝甘草下去,马上就把水气化。打到四肢上去,症状就会去掉。这和小青龙汤证的心下悸很像,小青龙汤证的心下有水气一定有咳喘,今这汤剂没有咳症。所以桂枝甘草汤是心下动悸的时候用的,因为发阳发太多了是阳虚,所以阳虚产生的心悸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可以降冲逆,所以这里会重用桂枝。后面会用到桂枝加桂汤,也是利用桂枝降冲逆的效果。

桂枝和甘草如果再加上了茯苓和大枣就是更进一层了,汗透发的时候,把肠胃津液都发出去了,下焦的水又往上冲。结果就是「脐下悸,奔豚的力量很强,都是水的问题,水在下焦的时候,要靠茯苓把水排出去,再靠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回去,所以七十条是桂枝汤吃太多了。平常不会有这种现象,大部份是下焦有停饮的人,水气比较重停在下焦的人才会有。

这里的情形,会发生在如果吃麻黄汤太过,把肺中的津液伤到,就会产生心下悸;而七十条的情形,会发生在如果吃桂枝汤太过,把肠胃的津液伤到了,就会有脐下悸的现象。

核心病机

  • 过度发汗:多因误用麻黄汤过度发汗,导致:
    • 胸腔水液大量流失
    • 下焦水气上冲过猛
  • 心下动悸:鸠尾穴处可触及明显脉动,患者喜按(虚证特征)

生理病理分析

  1. 津液代谢失衡

    • 肺中津液外泄 → 下焦水液代偿性上冲
    • 小肠气化不足者更易发病(水气化生障碍)
  2. 水气鉴别

    • 正常水气:热性,可被机体利用
    • 病理水饮:寒性冷水,引发心悸

方剂组成

桂枝甘草汤

药物 剂量 炮制
桂枝 四两 去皮
炙甘草 二两

煎服法: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1:2配伍)

方义解析

  1. 桂枝作用

    • 增强心脏泵血功能
    • 降冲逆(平抑上冲水气)
    • 气化停聚的寒水
  2. 甘草作用

    • 补充胃中津液
    • 固护中焦
  3. 去芍药原理

    • 本证为阳虚水泛,不需芍药酸敛

鉴别诊断

证型 病位 特征症状 病机
桂枝甘草汤证 心下 心下悸、喜按 阳虚水气上冲
小青龙汤证 心下 咳喘伴心悸 寒饮内停
苓桂枣甘汤证 脐下 脐下悸、奔豚 下焦停饮兼津亏

临床提示

  1. 发汗禁忌

    • 麻黄汤误汗伤肺津 → 心下悸(本条)
    • 桂枝汤过汗伤肠津 → 脐下悸(七十条)
  2. 治疗要点

    • 虚性心悸必用温补
    • 拒按者需考虑实证(如腑实)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