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七五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桂枝加附子都可以。

发汗后,病人是恶寒,不会脉数的,一流汗脉不可能浮紧,一定会缓下来。里虚,上一条就介绍过了。

麻黄汤不会出现这个,是宣肺的,用肺里的津液。桂枝汤会出现,此时刚好病人的食物卡在十二指肠,一发汗肠胃津液干掉了。

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发汗了以后,如果不恶寒,很热,这是实证,所以如果发了汗以后,身体怕冷代表是虚证,发了汗以后,寒还在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寒没有发透,一种是人虚掉了,人虚掉时看得出来的,人会没有力气讲话,就不可以再发汗,还有一种是身体素壮的人,发了汗以后津液没了,但热不寒的,就进入了阳明证,阳明证是看不到寒证的,阳明证的时候,看到病人两眼很亮,因为阳气很旺,这就是实证,实就是东西堵到,因为桂枝汤发汗了以后,胃的津液没了,堵在胃里面,所以当和胃气,这时候用调胃承气汤。

只要出现,但热不寒,一定是阳明症,非常好治。

只热不恶寒者,产热机能亢进也。

  • 见烦渴者,为「白虎证」;

  • 见腹满者,为「小承气汤证」

  • 见腹满而谵语者,为「大承气汤」

  • 只见热而不烦,为本方证,调胃承气汤。

以病虽在「阳明」、尚不为重,故不曰下而曰和。

「阳明」指肠胃: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人的胃,平常都有囤积食物在里面,在胃和十二指肠这一段,在下脘穴与建里穴有压痛,这就是所谓的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承气汤」里面最轻的一种,如果食物堵在小肠里面的时候,会少腹满,压压小肠募穴「关元」会很痛,平常大便很少,屁放得很多,就是堵在小肠里面,就是「小承气汤证」小肠是经九转后出来,大肠很宽的,从升结肠到横结肠到降结肠到直肠,如果堵在大肠,就不会放屁了,天枢穴会有压痛,这时候就用「大承气汤」。

临床上看到所谓的艾滋病,在西药治疗之前,都是阳明证,阳明无死证,是很好治疗的,西药治疗了之后,就会出现厥阴证,所以我们可以判断病人是死在西药的副作用上,不是死在 HIV 病毒上。

病人被西医诊断为艾滋病,张开嘴来看,嘴巴里面一条一条的,就像白老虎身上的纹路,不单单是舌头,连嘴巴里面都是一条一条的白,然后我就问他,口渴不渴?非常的渴。热不热?很热。摸摸头又没有发烧,手脚都是热的,纯一派都是热症,病人大便很好。白虎汤一剂下去,病人回来说从来不知道当个人可以感觉那么好,人也没有热了。临床上看,艾滋病在吃西药前,都是白虎汤症,无死症,吃了西药后就成厥阴证了。

辨证要点

1. 发汗后恶寒(虚证)

  • 病机:汗发太过,表阳虚损
  • 表现
    • 恶寒(表阳虚)
    • 脉缓(非数脉)
    • 乏力少言
  • 治法:温补
    • 桂枝加附子汤等温补方剂

2. 发汗后但热不寒(实证)

  • 病机:转入阳明,胃中燥实
  • 表现
    • 不恶寒,但发热
    • 两眼有神(阳气亢盛)
    • 可能出现:
      • 烦渴(白虎汤证)
      • 腹满(小承气汤证)
      • 腹满谵语(大承气汤证)
      • 单纯发热无烦(调胃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证详解

  • 病位:胃与十二指肠(下脘穴、建里穴压痛)
  • 特点
    • 阳明证中最轻者
    • 以"和胃气"为目的,非峻下
  • 鉴别诊断
    汤证 病位 主要表现 压痛点
    调胃承气汤 胃与十二指肠 单纯发热 下脘、建里
    小承气汤 小肠 少腹满、多屁 关元穴
    大承气汤 大肠 便秘、无屁 天枢穴

临床扩展

  1. 艾滋病初起辨证

    • 典型阳明证(白虎汤证)
    • 表现:极度口渴、身热、口腔白纹
    • 治疗:白虎汤效果显著
    • 注意:西药治疗后易转厥阴证
  2. 阳明证特点

    • 阳气亢盛表现
    • 无死证(预后良好)
    • 与厥阴证对比鲜明

治疗思路

  1. 虚证

    • 温补为主(桂枝加附子类)
  2. 实证

    • 根据病位深浅选择:
      • 胃部:调胃承气汤
      • 小肠:小承气汤
      • 大肠:大承气汤
      • 气分热:白虎汤

重要提示

  • 阳明证与厥阴证的转化关系
  • 西药对证候的负面影响
  • 腹诊在阳明证辨证中的关键作用

临床要点:发汗后但热不寒者,必察其病位深浅,阳明证虽重却易治,关键在于准确辨证。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