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八五
目录
八五: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此时还是虚热。一般来说,体格很好的人,肠胃很好,不会出现。所以一定要保养好肠胃。
发汗,被攻了以后,感觉烦热,胸中窒者就是呼吸呼不过来,就是栀子豉汤。
核心辨证要点
-
典型症状组合:
- 主症:胸中窒塞感(非疼痛)
- 伴随症状:
- 烦热(自觉发热但体温可正常)
- 呼吸不畅(非哮喘样发作)
- 轻度的坐卧不安
-
发病特点:
- 必有误治史(发汗太过或误下)
- 起病于热病后期或误治后
- 症状轻重与情绪波动相关
病机三维分析
graph TD A[发汗/攻下太过] --> B[上焦津伤] B --> C[余热郁膈] C --> D[气机窒塞] D --> E[胸中窒闷] E --> F[轻者烦热] F --> G[重者懊憹]graph TD A[发汗/攻下太过] --> B[上焦津伤] B --> C[余热郁膈] C --> D[气机窒塞] D --> E[胸中窒闷] E --> F[轻者烦热] F --> G[重者懊憹]
鉴别诊断表
鉴别要点 | 栀子豉汤证 | 结胸证 | 胸痹证 |
---|---|---|---|
疼痛性质 | 窒塞感无痛 | 硬痛拒按 | 闷痛彻背 |
发病诱因 | 误治后出现 | 素有痰饮 | 阳虚感寒 |
舌象特征 | 舌红苔薄黄 | 舌苔厚腻 | 舌淡苔白 |
脉象特点 | 脉细数 | 脉沉紧 | 脉阳微阴弦 |
治疗原则 | 清热除烦 | 泻热逐水 | 通阳宣痹 |
现代临床扩展
-
适用病症: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更年期综合征胸闷
- 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型)
- 新冠恢复期胸窒感
-
体质特点:
- 多见于"木火型"体质
- 常见于长期脑力劳动者
- 胃肠功能紊乱者易发
治疗注意事项
-
用药技巧:
- 栀子宜生用(不必炮制)
- 豆豅选择淡豆豉(非咸豆豉)
- 可加少量粳米护胃
-
疗程控制:
- 中病即止(一般3-5剂)
- 见效指标:胸窒减轻、夜寐转安
-
禁忌人群:
- 脾胃虚寒者慎用
- 阳虚水泛者禁用
- 孕妇需配伍使用
仲景心法:本条揭示"热郁胸膈"的特殊证型,其胸窒特点为"自觉窒塞而查无实邪"。临床需与器质性胸痛严格鉴别,本方体现"轻可去实"的治疗智慧,通过清透郁热而非攻逐实邪来解除胸窒。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