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八九

八九:凡用「栀子豉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凡用「栀子豉汤」其病人旧有肠胃虚寒,大便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肠胃本身就比较虚寒的人,就不要吃栀子豉汤了。虚寒可以加一些干姜,白术,茯苓,临床上看需要什么开什么。

溏就是很稀,像泥巴浆一样,拉出来有水的,大便溏的人,大多是寒湿,里面有寒湿,栀子本身是寒凉的药,遇到这种寒湿的病人,再开寒凉的药,寒湿会下陷下去,跑到更深的地方,病人就越虚,大部份这种症状的时候,加点干姜进去,或加白朮去里湿,加茯苓让湿从小便排掉,加在栀子豆豉汤里面无所谓,所以中医在看病的时候,是以寒热为主,后面还有一些情形很特殊,有的病人上焦很热摸脉有很细很沉,下面是冷的,小便是白的,处方的开法,如何让热药往下走。寒药往上走,这就是开处方的技巧。

核心禁忌

  • 适用人群禁忌
    病人素体肠胃虚寒,长期大便溏泄者,禁用栀子豉汤。

病机分析

  • 大便溏泄(微溏)
    • 表现:大便稀软如泥浆,或夹水液
    • 病机:寒湿内盛(肠胃虚寒,湿浊不化)
  • 栀子豉汤的弊端
    • 栀子性寒凉,易加重虚寒,使寒湿下陷更深,导致病情恶化。

调整思路

  1. 基础治法
    • 温中散寒 + 健脾祛湿
  2. 常用加减药物
    药物 作用 适用情况
    干姜 温中散寒,恢复肠胃功能 虚寒明显,腹冷喜温
    白术 健脾燥湿,固护中焦 脾虚湿盛,便溏乏力
    茯苓 利水渗湿,使湿从小便出 水湿停滞,小便不利

临床拓展

  • 复杂病机处理(如上热下寒):
    • 表现:
      • 上焦热(口干、心烦、脉浮数)
      • 下焦寒(小便清长、下肢冷)
    • 治法:
      • 寒热并用,调整药物配伍,使:
        • 热药下行(如肉桂引火归元)
        • 寒药上达(如栀子清上焦热)

要点

  • 栀子豉汤禁忌虚寒便溏者禁用
  • 变通方案
    • 虚寒者加干姜(温中)
    • 湿盛者加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 复杂病机需灵活配伍,平衡寒热升降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