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使用时机
目录
1. 针灸的起源与历史:
针灸比中药早约一千年,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可以治疗任何病。本章重点介绍针灸的使用时机和禁忌,而非其历史。
2. 针灸的使用时机:
-
不宜针灸的情况:气血大虚、重病、失血过多、元气不足、行房事后、运动后、大汗后、饮酒后、体力不足时。
-
适用病症:针灸可用于治疗从感冒到癌症的各种疾病,且针灸与中药可以独立使用。
3. 灸法:
-
隔姜灸:用生姜片隔开艾绒,灸至温热,适用于气血大虚等情况。
-
隔盐灸:用炒熟的青盐填满肚脐,再放艾绒灸,适用于下利等症状。
-
隔蒜灸:用蒜片隔开艾绒,适用于肺病和咳嗽。
-
米粒灸:用米粒大小的艾绒灸治鼻窦炎、鸡眼等。
4. 灸法的禁忌:
- 热症、流汗多的地方、眼睛、阴部、痔疮等不宜灸。
5. 针灸的急救法:
-
人中穴:昏迷时首先针刺人中穴。
-
十宣放血:手指尖放血,适用于急救。
-
涌泉穴:脚底穴位,用于急救。
-
百会穴:头顶穴位,用于中风急救。
6. 火罐的使用:
-
火罐的作用:吸脓、化瘀、治疗扭伤等。
-
禁忌:乳中、多汗处、头部不宜拔火罐。
总结:
详细介绍了针灸的使用时机、灸法的种类及其适用病症,以及针灸的急救方法和火罐的使用。同时强调了针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帮助学习者正确应用针灸技术。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