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

📌 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 五腧穴属性在阳经中为: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

  • 大肠经属阳,卯时(5-7点)气血流注,顺时针揉丹田可助排便

  • 肺主皮毛,手部轻触即动气,大肠为白肠,参与水液代谢

  •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涉及气机与水液运行,如:

    • 吸气为肾主,吐气为肺主
    • 小肠火助大肠气化 → 热气上升 → 肺形成津液

📍 大肠经腧穴分布与主治

1. 商阳穴(井穴,金)

  • 在左手食指指尖,适合点刺放血
  • 主退烧,扁桃腺发炎、热证
  • 少商 + 商阳 + 大椎:治热相关病证

2. 二间穴(荣穴,水)

  • 子穴,主治实证(如急性疼痛)
  • 找穴手法:手指弯曲,横纹前微上方,靠骨侧进针

3. 三间穴(俞穴,木)

  • 接二间,主治风湿关节炎、手不能握拳
  • 可透劳宫穴或合谷穴

4. 合谷穴(原穴)

  • 阳经才有原穴,合谷为大肠原穴

  • 原络配合法:合谷(原)+ 列缺(肺络)治疗虚实夹杂

  • 主治:

    • 面口问题(“面口合谷收”)
    • 青春痘、皮肤痒、牙痛(上牙用对侧)
  • 注意:孕妇可泻不可补,因补则易动胎

5. 阳溪穴(经穴,火)

  • 虽属经穴,但临床较少使用
  • 可用于往来寒热等表实证候(如寒热疟)

6. 四关穴(合谷 + 太冲)

  • 诊断性用法:全身不适、说不清疼痛部位时使用
  • 通经活络,辨证定位后再具体取穴

7. 偏历穴(络穴)

  • 与肺经列缺络穴相表里
  • 治肩痛、耳鸣、牙痛等
  • 络穴可用于补泻平衡

8. 温溜穴(郄穴)

  • 偏历上二寸,骨缝处进针
  • 主治大肠经急性发炎,如肿痛、热毒

9. 手三里、曲池穴

  • 曲池(合穴,土):母穴,主虚证、肩痛、皮肤病(配合合谷止痒最速效)
  • 手三里:又称扭伤穴,落枕、扭伤快速止痛恢复

💡 手法补充:

  • 曲池、二间不适合迎随法 → 用捻转法(补五泻六)

10. 下廉、上廉、肘髎

  • 沿阳明经分布,治乳痈、手臂病变
  • 肘髎用于网球肘,可放血、拔罐

💪 曲池往上诸穴(上肢、肩部)

11. 五里、臂臑、肩髃

  • 五里:禁针,有大动脉

  • 臂臑:在肩髃下二寸,主瘰疬、臂痛

  • 肩髃

    • 中风八大穴之一
    • 可透极泉(治疗狐臭)
    • 近取肩病效佳

12. 巨骨穴

  • 位于肩髃上,靠近肺部,慎针
  • 主肩臂屈伸不利,但实用较少

🧠 头面部穴位(诊断与治疗)

13. 天鼎、扶突

  • 位于颈部大筋外侧
  • 辨别肿瘤位置:外侧属大肠经,内侧属胃经
  • 慎针,有动脉通过

14. 禾髎、迎香(终止穴)

  • 禾髎:鼻翼下缘,治鼻窦炎、鼻塞

  • 迎香:

    • 治嗅觉障碍(“迎香”即恢复嗅觉)
    • 可透“内迎香”治疗鼻病
    • 配合对侧合谷使用,疗效佳
    • 慎灸、慎透针,避免伤及眼眶与骨

⚖️ 补泻法则与实用经验

  • 虚实判断时间轴

    • 实:痛1周内
    • 实中带虚:痛多酸少 → 先泻后补
    • 虚中带实:酸多痛少 → 先补后泻
    • 纯虚:仅酸无痛 → 补法
  • 针法关键

    • 捻转法:快进慢出,防止卡针
    • 插提法、迎随法:因部位和疼痛强度决定
    • 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 诊断提示

    • 小儿风关、气关、命关观察青筋判断病势
    • 合谷观察气血盈亏(合谷大气足,陷表示虚)

https://img.xingtan.one/i/2025/07/12/6872348d37de5.webp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