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
目录
1. 督脉
- 循行:沿脊椎骨(从尾椎至头顶),为“阳气之海”。
- 源头:起于胞中(膀胱与小肠之间的区域),与任脉表里相通。
- 功能:
- 总督全身阳气,与五脏六腑通过膀胱经的背俞穴相连。
- 与任脉协同,维持阴阳平衡(任脉为“诸阴之海”)。
- 主治:脊柱疾病、阳虚症状。
- 对应穴:后溪穴(通督脉)。
2. 任脉
- 循行:前正中线,从会阴(曲骨)至咽喉。
- 源头:与督脉同起于胞中,主生殖系统(女子胞宫、男子精宫)。
- 功能:
- 调节阴经气血,主月经、生育。
- 女性月经为胞宫残渣下行;男性精液残渣上行成胡须(任脉循行至口唇)。
- 主治:妇科病、生殖系统疾病、咽喉问题。
- 对应穴:列缺穴(通任脉)。
3. 冲脉
- 循行:与肾经并行,从胞中上行,环绕口唇,分支至心脏、胃、肺。
- 功能:
- “十二经之海”,调节气血。
- 与生殖、消化(胃心胸)相关。
- 主治:月经不调、心绞痛、胃病、气喘。
- 对应穴:公孙穴(通冲脉)。
4. 带脉
- 循行:横向环绕腰部(如腰带),约束纵行经脉。
- 功能:固摄下焦,主腰腹胀满。
- 主治:腰腹坠胀、带下病。
- 对应穴:足临泣穴(通带脉)。
5. 阳蹻脉与阴蹻脉
- 阳蹻脉:
- 循行:足外踝(申脉)上行至头。
- 功能:主下肢外侧运动(外翻)。
- 对应穴:申脉穴;郄穴为跗阳。
- 阴蹻脉:
- 循行:足内踝(照海)上行至咽喉。
- 功能:主下肢内侧运动(内翻)。
- 对应穴:照海穴。
- 临床:
- 中风后足内外翻、步态异常(阳急阴缓或阴急阳缓)。
- 咽喉疾病(列缺+照海)。
6. 阳维脉与阴维脉
- 阳维脉:
- 循行:维系全身阳经(外关穴主管)。
- 功能:协调表阳(如肋骨外侧痛)。
- 阴维脉:
- 循行:维系全身阴经(内关穴主管)。
- 功能:协调内脏(如肋骨内侧痛)。
- 临床:
- 外关透内关可调和阴阳,治胸痛、内脏失调。
奇经八脉关键点
- 源头相通:任、督、冲脉均起于胞中,与生殖密切相关。
- 穴道对应:
- 督脉:后溪
- 任脉:列缺
- 冲脉:公孙
- 带脉:足临泣
- 阳蹻:申脉
- 阴蹻:照海
- 阳维:外关
- 阴维:内关
- 治疗原则:
- 奇经病多选对应穴(如带脉病取临泣)。
- 阴阳失衡可用透穴法(外关透内关)。
临床应用示例
- 喉咙痛:列缺+照海(任脉、阴蹻脉)。
- 腰痛/胸痛:外关(阳维)+临泣(带脉)。
- 中风足外翻:申脉(阳蹻)泻法,照海(阴蹻)补法。
总结:奇经八脉是十二正经的补充系统,通过特定穴道调节气血阴阳,尤其擅长治疗复杂、跨经脉的病症。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