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法:五门十变法

一、五门十变基础理论

1. 天干与五行配属

  • 天干歌诀(对应脏腑与五行属性):
    •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 五行属性
      • 甲(胆)→ 木
      • 乙(肝)→ 木
      • 丙(小肠)→ 火
      • 丁(心)→ 火
      • 戊(胃)→ 土
      • 己(脾)→ 土
      • 庚(大肠)→ 金
      • 辛(肺)→ 金
      • 壬(膀胱)→ 水
      • 癸(肾)→ 水

2. 五门十变的核心规则

  • 合化五行(两穴相配生成新五行):
    • 甲己合化土(胆经临泣 + 脾经太白)
    • 乙庚合化金(肝经行间 + 大肠经二间)
    • 丙辛合化水(小肠经阳谷 + 肺经经渠)
    • 丁壬合化木(心经少府 + 膀胱经通谷)
    • 戊癸合化火(胃经足三里 + 肾经阴谷)

二、五门十变的临床应用

1. 本穴治疗法

  • 本穴定义:与该经五行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其本穴为足临泣)。
  • 应用原则
    • 补虚:取母经本穴(如小肠经虚症→ 取胆经临泣,木生火)。
    • 泻实:取子经本穴(如膀胱经实症→ 取胆经临泣,木泻水)。

2. 合化五行治疗法

  • 通过两穴搭配生成所需五行
    • 示例1(肝病缓治)
      • 强土(实脾):甲己合化土 → 针 临泣(胆) + 太白(脾)
      • 壮水(滋肾):丙辛合化水 → 针 阳谷(小肠) + 经渠(肺)
    • 示例2(肺积水急治)
      • 强金(制木排水):乙庚合化金 → 针 行间(肝) + 二间(大肠)

3. 临床灵活应用

  • 受限情况下的替代方案(如患者无法暴露躯干):
    • 膀胱经背痛(虚症)→ 取 行间(肝) + 二间(大肠)(金生水)。
    • 肝病(无法针肝俞/期门)→ 取 临泣(胆) + 太白(脾)(强土制水)。

三、操作要点

  1. 下针顺序
    • 两穴需先后下针(无需同时),但需留针至气机相合(约20分钟)。
  2. 补泻手法
    • 本穴治疗仅需 平补平泻(捻转得气即可,无需强补强泻)。
  3. 选穴技巧
    • 优先选择肌肉丰厚处(如足三里、太白),避免敏感部位(如井穴)。

四、核心总结

  1. 五门十变的核心
    • 通过 天干五行配穴合化五行,实现灵活补泻。
  2. 两大应用方向
    • 单穴本穴:直接补泻对应经络(如临泣补胆、泻膀胱)。
    • 双穴合化:生成所需五行(如行间+二间生金)。
  3. 临床优势
    • 适用于 治疗受限(如患者衣着不便、穴位不可及)或 复杂病机(如肝病需兼顾土、水)。

针刺手法4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