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法:飞经引气、苍龟探穴、赤凤迎源、龙虎交战、龙虎升降

一、飞经引气四法

1. 青龙摆尾(补法)

  • 操作
    1. 进针得气后,左右轻摇针柄(如鱼尾摆动)。
    2. 摇动时带动经气,增强补益效果。
  • 应用
    • 虚症(如胃经虚症取足三里)。
    • 适用于肌肉丰厚处(如本穴、原穴)。

2. 白虎摇头(泻法)

  • 操作
    • 退方进圆
      • 退针时呈方形(直角退出),进针时呈圆形(螺旋进入)。
    • 配合摇铃状针柄摆动。
  • 应用
    • 实症(如热证、瘀滞)。
    • 需在肉多处操作(避免关节、手足末端)。

3、苍龟探穴(补法)

  • 操作
    1. 进针至得气后,提针至皮下。
    2. 一退三进:分三次渐进深刺(每次较前次更深)。
  • 应用
    • 痞块、硬块(如脂肪瘤、囊肿)。
    • 可软化病灶,配合报刺法使用。

4、赤凤迎源(泻法)

  • 操作
    • 退方进圆(同白虎摇头),但进针时同步摇动针柄(如凤凰展翅)。
  • 应用
    • 实热、积滞(如痰湿壅盛)。
    • 急症需快速泻邪时使用。

二、龙虎交战(镇痛手法)

1. 操作(三部一补一泻)

  1. 分层操作(天、人、地三部):
    • 天部:右转(补,9次)→ 左转(泻,6次)。
    • 人部:同上。
    • 地部:同上。
  2. 简化版:每部各做1次补泻(无需计数)。

2. 应用

  • 强烈疼痛(如癌痛、牙痛、外伤痛)。
  • 针灸麻醉的核心手法。

三、龙虎升降(通气手法)

1. 操作

  • 插提法:在天、人、地三部分别提插,引导气机通过关节。
  • 留针:提针至天部,待气循环。

2. 应用

  • 关节气滞(如脱臼、风湿肿胀)。
  • 外科伤科:促进气血通行。

四、核心对比与要点

手法 补泻 操作特点 主要应用
青龙摆尾 左右摇针柄 虚症(如胃虚、乳小)
白虎摇头 退方进圆 + 摇铃状 实热证(如颊肿)
苍龟探穴 一退三进 痞块、硬结
赤凤迎源 退方进圆 + 摇针 痰湿、积滞
龙虎交战 补泻并用 三部捻转(九补六泻) 镇痛(癌痛、牙痛)
龙虎升降 通气 三部插提 + 留针引气 关节气滞(脱臼、风湿)

临床要点

  1. 灵活选择
    • 急症、痛症多用 龙虎交战;气滞用 龙虎升降
  2. 补泻原则
    • 虚症用补法(青龙、苍龟),实症用泻法(白虎、赤凤)。
  3. 操作禁忌
    • 避免在血管、神经密集处强刺激。

针刺手法5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