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症:妇科疾病与孕产调理

一、痛经与月经不调

1. 痛经(寒凝血瘀)

  • 特效穴
    • 三阴交(脾经,按压痛点下针,立止疼痛)。
    • 血海(加强活血,与三阴交配伍)。
  • 辅助治疗
    • 灸关元、中极(温宫散寒)。
  • 禁忌:经期禁房事、生冷饮食。

2. 月经下血不止

  • 急救穴
    • 隐白(脾经井穴,针双侧,留针20分钟,当日或次日止血)。

二、赤白带下

1. 辨证分型

  • 赤带(湿热):色深味臭,针隐白、带脉、阴陵泉(清热利湿)。
  • 白带(寒湿):色淡无味,灸隐白、白环俞(温化寒湿)。

2. 通用配穴

  • 近取穴:水道、归来、曲骨(任脉)。
  • 远取穴:临泣(带脉)、三阴交(健脾祛湿)。

三、子宫/卵巢肿瘤

1. 诊断要点

  • 更年期后月经仍规律:提示肿瘤可能(代谢异常)。
  • 触诊:少腹硬块拒按为实,喜按为虚。
  • 压痛点:三阴交(实症拒按,虚症喜按)。

2. 治疗原则

  • 隔姜灸天应穴(肿瘤对应体表位置)。
  • 止血:隐白(异常出血时用)。
  • 行阳消积:灸痞根、消积穴(第十三椎旁开3.5寸)。

四、孕产期调理

1. 禁忌与原则

  • 禁针穴:合谷(补则气旺易堕胎)、三阴交(泻则血虚易流产)。
  • 安胎:补三阴交、泻合谷(血旺气衰为安)。

2. 常见问题处理

(1)胎位不正

  • 至阴穴(膀胱经,小趾外侧,灸或针1次可矫正)。

(2)妊娠呕吐

  • 公孙+内关(宽胸止呕)。
  • 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

(3)妊娠水肿

  • 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太溪(利水消肿)。

(4)便秘

  • 支沟+照海(通便不伤胎)。

3. 产后急救

  • 胎盘滞留:针昆仑、太溪(促子宫收缩)。
  • 大出血:隐白(首选)、太白(隐白缺失时备用)。

五、核心治疗策略

  1. 痛经
    • 即时止痛针三阴交,长期调理灸关元。
  2. 带下病
    • 湿热针泻,寒湿灸补,均需健脾(三阴交)。
  3. 肿瘤
    • 灸法行阳为主,配合隐白控出血。
  4. 孕产
    • 安胎重血穴(三阴交),胎位不正灸至阴。

  • 无痛分娩:针合谷、三阴交(转化“阵痛”为“阵动”)。
  • 产后调护:蹲位分娩助胎盘排出,减少出血风险。

临床心法

  • 妇科病根在脾(少腹属脾,隐白统血)。
  • 孕产调气血:气旺血衰堕胎,血旺气衰安胎。

针灸治症10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