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症:肺积水、胸肋积水与心脏病
          目录
          
        
        
      一、肺积水(水饮停肺)
1. 核心病机
- 肺为“华盖”,主宣发肃降,水液代谢失常则停聚成饮。
 - 关键症状:但坐不得卧(平卧则咳喘加剧)。
 
2. 针灸治疗
- 近取穴(直接利水):
- 膈俞(至阳旁开1.5寸,通调三焦水道)。
 - 膻中(气会,行气化饮)。
 - 鸠尾、乳根(宽胸降逆)。
 
 - 远取穴(通利水道):
- 阳谷、后溪(小肠经,“溪谷”利水)。
 - 照海(肾经,“海”穴引水下行)。
 
 - 操作要点:
- 针刺以泻法为主,配合艾灸(如水分穴)增强气化。
 
 
二、胸肋积水(悬饮)
1. 辨证要点
- 左侧多见(血分病),痛剧不可侧卧;右侧多为气滞。
 - 与肺积水区别:能平卧,但不能患侧卧。
 
2. 针灸治疗
- 主穴:
- 外关 + 足临泣(八脉交会,通调阳维/带脉)。
 - 大包(脾之大络,通胸肋、利水湿)。
 
 - 配穴:
- 水分、水道(利水要穴)。
 - 章门(脏会,健脾消饮)。
 
 - 临床注意:
- 西医抽水易复发,针灸从气化论治可根治。
 
 
三、心脏病(胸痛、心律不整)
1. 胸痛分型与治疗
(1)瘀血刺痛
- 病机:心血瘀阻(如冠心病)。
 - 取穴:
- 巨阙(心募)+ 心俞(俞募配穴)。
 - 少府、劳宫(清心活血)。
 - 关元(小肠募,温阳化瘀)。
 
 
(2)气滞闷痛
- 病机:气机壅塞(如功能性心痛)。
 - 取穴:
- 公孙 + 内关(八脉交会,宽胸理气)。
 - 天突(开胸散结)。
 
 
2. 心律不整(结代脉)
- 关键穴:关元(温补心阳,调整脉律)。
 - 急救:
- 心搏骤停:关元 + 少府(心经本穴,复脉如神)。
 
 - 预后判断:
- 脉跳54次停1次为常;≤53次停1次为病。
 
 
3. 心脏肥大(水气凌心)
- 治疗原则:强心 + 利水。
 - 取穴:
- 巨阙、膻中(宽胸强心)。
 - 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水)。
 
 
四、心脏病前兆与调护
1. 预警信号
- 失眠(心藏神)。
 - 手指麻(心主循环)。
 - 下肢冷(心阳不足,小肠热衰)。
 - 大便不调(心与小肠表里)。
 
2. 防治要点
- 避免寒邪:护心口、足部保暖。
 - 情志调摄:忧思伤肺,肺病及心。
 
五、核心治疗原则
- 积水必治气:肺/胸肋积水均需行气 + 利水(如膈俞、外关)。
 - 心病分虚实:
- 瘀血→活血温阳(关元、少府)。
 - 气滞→宽胸导气(公孙、内关)。
 
 - 急救重关元:心阳暴脱时,关元为复脉第一穴。
 
注:中医治心脏病无需手术,辨证精准则效如桴鼓!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