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度第十七
黄帝曰:愿闻脉度。
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蹻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
黄帝说:我想知道人体经脉的长度。
岐伯回答说:手的六条阳经,从手至头,每条经脉长为五尺,六条经一共是三丈长。手的六条阴经,从手至胸中,每条是三尺五寸长,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六条一共是二丈一尺长。足的六条阳经,从足向上至头是八尺,六条经共为四丈八尺长。足的六条阴经,从足至胸中,每条六尺五寸长,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六条共三丈九尺长。跷脉每一条从足至目的长度为七尺五寸,左右两条,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共为一丈五尺长。督脉、任脉各为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两条合为九尺。所有这些经脉合起来一共是一十六丈二尺长,这就是人体营气通行的主要通路。经脉的循行为里,其间分支出来并在经脉之间横行联络的叫做络脉,别出络脉的细小脉络叫做孙络。孙络中气盛而且血多的,应该立即用放血等方法快速地除去邪气,邪气盛的用泻的方法治疗,虚的服用药物来调补。
这一段落是讲人身脉络的总长度,并强调这是营气通行的大经隧。对于前一篇有关营气的内容进行了补充。这其中的计算,是以从手至头、从手至胸中、从足上至头、从足至胸中的距离进行计算的,而不牵扯到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经脉的循性蹈线的长短差异,主要目的是了解营气通行路线的总长度。
另外,其中提到跷脉是两条,本篇末有叙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日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则知男子之所数者,左右阳跷,女子之所数者,左右阴跷也。也勃是说,男为阳、女为阴,男子计算的是阳跷的长度,女子计算的为阴跷的长度。
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五脏精气的盛衰常常可以从人体头面七窍反哕出来。肺气通鼻窍,肺的功能正常,鼻子才能闻到各种气味心气通舌窍,心的功能正常,舌才能辨别出各种滋味;肝气亘眼窍,肝的功能正常,眼睛才能辨别各种颜色;脾气通于口脾的功能正常,口中才能辨别食物的各种味道;肾气通耳窍,肾的功能正常,双耳才能听见各种声音。五脏的功能失于调和,与其对应的七窍就不能正常地发挥功能;六腑的功能失于调顺,那邪气就会滞留结聚而生成痈。因此,若是邪气留在六腑之中,那么属阳的经脉就不能和顺通利,阳脉不和顺,阳气就会发生停歇、留滞,阳气留滞,就会相对的偏盛。阳气太盛就会导致阴脉不通利,阴脉不通利,会导致血流停滞,血流停滞则阴气过盛。如阴气过盛,就会影响阳气不能营运入内,这就叫做关。如阳气太盛,就会影响阴气不能外出与阳气相交,这就叫格。阴阳二气皆过盛,不能阴阳调和、互相荣养,就叫做关格。关格是阴阳离决、不相交通的表现,出现关格,预示着病人不能尽其天年而早亡。
黄帝曰:蹻脉安起安止,何气荣水?
岐伯答曰: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
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黄帝曰:蹻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
岐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阴,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黄帝说:跷脉起于何处?止于何处?是哪一条经的经气像水一样的滋润、濡养而形成这一条经脉的呢?
岐伯回答说:跷脉是足少阴经脉的支别,起于然骨之后的照海穴,向上经过足内踝的上方,直行向上沿大腿内侧进入前阴,再向上到达胸部进入缺盆,继续上行出于人迎的前面,进入颧骨连属内侧的眼角,合于太阳、阳跷脉而继续上行,阴阳跷脉二气相合,可以滋润目睛,若是脉气不能荣养眼睛,就会出现目张不合的现象。
黄帝说:阴跷之脉气只是行于五脏之间,而不能荣养六腑,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说:脏气的运行是不停息的,就像水的流动,日月的运行,永无休止。因此,阴脉荣养其对应脏的精气,阳脉荣养其对应腑的精气,也是这样如环无端的运行,没有起点,也无法计算它的转流次数。跷脉之气不停的流动运行着,行在内则营养五脏六腑,溢在外则濡养肌肉皮肤。
黄帝说:跷脉有阴阳之分,那么用哪一条来计算它的长度呢?
岐伯回答:说男子计算其阳跷脉的长度,而阴跷为络;女子计算其阴跷脉的长度,而阳跷为络。一般计算的跷脉的长度为经脉,络脉的长度不在计算之内。
本文对于阴阳跷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在中医临床治疗当中,不仅仅十二正经的循行和穴位是常用的针灸按摩选穴依据,奇经八脉的重要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些常见的特殊疾病的治疗都要依据这些经脉进行选穴和选方。像妇科病与带脉、冲脉和任脉有着密切关系;男科疾病或者部分虚寒的证候与督脉有着特殊关系等。
核心内容:
本文系统论述了人体经脉的长度(脉度)、阴阳经脉的分布与功能,以及蹻脉、任督二脉的循行特点。同时阐明了脏腑与七窍的关系,阴阳失衡导致的病理变化(如关格),并强调了气血循环如环无端的生理意义。
一、经脉长度(脉度)
1. 十二经脉总长度:16丈2尺
经脉分类 | 循行路线 | 单侧长度 | 总长度(双侧) | 计算方式 |
---|---|---|---|---|
手六阳经 | 手至头 | 5尺 | 3丈 | 6经 × 5尺 = 30尺(3丈) |
手六阴经 | 手至胸中 | 3尺5寸 | 2丈1尺 | 6经 × 3.5尺 = 21尺(2丈1尺) |
足六阳经 | 足至头 | 8尺 | 4丈8尺 | 6经 × 8尺 = 48尺(4丈8尺) |
足六阴经 | 足至胸中 | 6尺5寸 | 3丈9尺 | 6经 × 6.5尺 = 39尺(3丈9尺) |
蹻脉(阴阳蹻) | 足至目 | 7尺5寸 | 1丈5尺 | 2脉 × 7.5尺 = 15尺(1丈5尺) |
任脉、督脉 | 前后正中线 | 各4尺5寸 | 9尺 | 2脉 × 4.5尺 = 9尺 |
总计 | 16丈2尺 | 气血运行的大通道(大经隧) |
二、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 经脉:主干,深而在里,运行气血。
- 络脉:分支,横而浅表,细分则为孙络。
- 治疗原则:
- 血瘀盛者:速刺放血(“疾诛之”)。
- 邪气盛者:泻法;
- 正气虚者:药补。
三、五脏与七窍的关系
五脏 | 所通之窍 | 功能正常表现 | 病理表现 |
---|---|---|---|
肺 | 鼻 | 能辨香臭 | 鼻塞、嗅觉失灵 |
心 | 舌 | 能知五味 | 味觉障碍 |
肝 | 目 | 能辨五色 | 视物不清 |
脾 | 口 | 能知五谷滋味 | 食欲不振、口淡无味 |
肾 | 耳 | 能闻五音 | 耳鸣、耳聋 |
- 核心理论:五脏调和则七窍通利;六腑不和则气血壅滞成痈疽。
四、阴阳失衡与关格
- 阳盛阴不利:阳气壅滞→阴脉不畅→血瘀→阴气过盛→阳气不荣(“关”)。
- 阴盛阳不荣:阴气壅滞→阳气受阻(“格”)。
- 关格:阴阳俱盛,互不交通,预后不良(“不得尽期而死”)。
五、蹻脉的循行与功能
1. 循行路线
- 起点:足少阴肾经分支(然骨之后)。
- 上行:内踝→大腿内侧→阴部→胸→缺盆→人迎→目内眦(合足太阳经)。
- 功能: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2. 性别差异
- 男子:以阳蹻脉为主;
- 女子:以阴蹻脉为主;
- 不计入总脉度的蹻脉为络脉。
六、气血循环特点
- 如环无端:阴经荣脏,阳经荣腑,气血流溢内外,濡养脏腑腠理。
- 生理意义:气血运行不休,维持生命活动(“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
核心结论
- 脉度:十二经脉、蹻脉、任督二脉总长16丈2尺,是气血运行的主干道。
- 脏腑-七窍关联:五脏通过经脉联系七窍,功能失调则窍闭。
- 关格:阴阳严重失衡的危重病理状态。
- 蹻脉:调节眼部功能,男女侧重不同。
- 气血循环:如环无端,维持内外濡养。
注:文中“頄”(qiú)指颧骨部;“畜门”一说为鼻后孔。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