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第二十六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䀮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取足太阴。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厥病,上逆之气导致脊柱两侧疼痛直达巅顶,头部昏昏沉沉,双目视物不清,腰背强直,这是足太阳经的病变.治疗时应取足太阳经的委中穴处的血络,点刺出血以泻邪气。

厥病胸中满闷,面部肿胀,涎液不能收,突然出现言语困难,甚至不能言语的,这是足阳明胃经的病变,应取足阳明经的穴位。

气向上逆充塞咽喉,致使不能言语,手足清冷,大便不通,是足少阴肾经的病变,治疗时应取肾经的穴位。

厥气上逆而腹中胀满,寒气内盛,肠鸣,大小便不利等,病变在足太阴脾经,治疗时应取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咽中干,口中燥热,口中津液稠粘似胶,是足少阴肾经的病变,应取足少阴肾经的穴位针刺治疗。

足膝中疼痛,应用员利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犊鼻穴,出针之后,间隔一段时间可以再次治疗,员利针是长似牛尾长毛的大针,十分适合针刺膝部。

喉痹,若是不能说话,就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若是还能说话,就针刺手阳明大肠经。

疟病,不渴,隔一日发作,应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若是口渴,而且每天发作,就取手阳 明大肠经。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衄而不止,衄血流,取足太阳;衄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项痛不可俛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

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

腹满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

牙齿疼痛,不怕饮冷,治疗应针刺足阳明胃经穴位;若是怕冷饮,就取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治疗。

耳聋但不疼痛的,应取足少阳经的穴位;耳聋而疼痛的,应取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

鼻出血不止,有血块的,治疗应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若是出血不多而兼有血块的,应针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仍不止血的,就针刺手太阳小肠经的腕骨穴;若还是不能止血,就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采用针刺出血的方法治疗。

腰痛,若疼痛的部位发凉,就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若是疼痛的部位发热,就针刺足厥阴肝经;若是疼痛而不能俯仰身躯,就取足少阳胆经针刺。因感受热邪而发喘喝病的,治疗当取足少阴肾经,并在委中穴附近的血络处放血。

易怒而不欲饮食,言语很少的,应针刺足太阴脾经;常发怒且说话甚多的,治疗时应针刺足少阳胆经。

腮部疼痛,应针刺手阳明大肠经和腮部跳动明显的动脉,刺之出血。

项部疼痛而头不能俯仰的,应针刺足太阳经;项部疼痛而不能回头的,应针刺手太阳经的穴位。

小腹胀满,向上波及胃脘和心胸的,全身恶寒瑟缩而发热,小便不利,治疗时应取足厥阴经的穴位。

腹中胀满,大便不通,腹部胀大,中气上逆冲胸甚至咽喉,张口喘息并发出喝喝的声音,治疗时应该取足少阴肾经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腹中胀满,食谷不化,腹中有响声,大便不通利,治疗应当针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

心痛,腹胀,墙墙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

心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

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

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顑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岁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心痛牵引腰脊作痛,恶心欲呕吐的,取足少阴经的穴位针刺治疗。

心痛,腹中胀满,大便涩而不通,取足太阴脾经的穴位针刺治疗。

心痛牵引至后背,致使喘息不利,应针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若不愈,可以针刺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

心痛牵引小腹胀满,上下不定,二便困难,刺足厥阴肝经。

心痛,仅有气短而呼吸困难的,应针刺手太阴肺经。

心痛,应当针刺第九椎之下的筋缩穴,如果疼痛不能止,就在针刺之后用手按压,一般就可以马上止痛。如果这样还没有效果,就在筋缩穴的附近寻找位置,只要找到了正确的位置,用这种方法马上就可以奏效。

腮部疼痛,应针刺足阳明胃经颊车穴周围的动脉,针刺出血之后就会马上见效;若是不能止痛,用手按人迎穴旁边的动脉,很快就可止痛。

气逆上冲,针刺胸前足阳明胃经的膺窗穴或者屋翳穴,以及胸下的动脉。

腹中疼痛,针刺两侧的天枢穴处的动脉,刺过之后用手按压,马上就好;如果还不能好,就针刺足阳明胃经的气街穴,针刺过后用手按压,马上见效。

痿厥病,将四肢都缠束起来,就会感到闭闷不舒,于是迅速将其解开。这样的治疗方法每天做两次,四肢没有感觉的病人,十天之后就能有感觉了,然后坚持这样的治疗,不要半途而废,直至病愈为止。

呃逆的病,用草刺激病人的鼻腔,打喷嚏之后,呃逆可止;另外,屏住呼吸,到呃逆将至之时,迅速提气,然后呼气,使气下行,这样也很快能止住,或者当发作的时候,突然惊吓他一次,也能治愈。

概述

本篇论述多种疾病的症状与针刺治疗方法,因涉及病种广泛而无固定类别,故名为"杂病"。

分类治疗总结

一、厥证治疗

症状表现 病变经络 治疗方法
脊柱痛至头顶,头沉目眩,腰脊强直 足太阳经 取委中穴血络刺血
胸满面肿,流涎,言语困难 足阳明经 取足阳明经穴
气逆冲喉不能言,手足冷,便秘 足少阴经 取足少阴经穴
腹胀肠鸣,便溲难 足太阴经 取足太阴经穴

二、头面五官病症

1. 咽喉口腔
症状 治疗经络 备注
咽干口热,唾液粘稠 足少阴经
喉痹不能言 足阳明经
喉痹能言 手阳明经
2. 耳鼻齿
症状 治疗经络 备注
齿痛不恶冷饮 足阳明经
齿痛恶冷饮 手阳明经
聋而不痛 足少阳经
聋而痛 手阳明经
鼻衄不止 足太阳经 严重时刺委中出血
鼻衄少量 手太阳经 不止加刺腕骨穴

三、痛证治疗

1. 腰痛
症状特点 治疗经络
痛处发凉 足太阳、足阳明
痛处发热 足厥阴经
不能俯仰 足少阳经
2. 心痛
伴随症状 治疗经络 特殊操作
引腰脊,欲呕 足少阴经
腹胀便难 足太阴经
引背不得息 足少阴→手少阳 不愈转手少阳
引小腹满,二便难 足厥阴经
短气不足以息 手太阴经
常规治疗 筋缩穴(第九椎下) 刺后按压,不愈上下寻穴
3. 其他痛证
症状 治疗方法
腮痛 刺手阳明经及腮部盛脉出血
项痛不能俯仰 刺足太阳经
项痛不能回顾 刺手太阳经
腹痛 刺脐旁天枢穴,按压;不愈刺气街穴

四、其他杂病

病症 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
小腹胀满 上走胃至心,寒热,小便不利 取足厥阴经
腹满喘喝 腹胀便难,上逆胸咽 取足少阴经
食积腹胀 腹鸣,大便不通 取足太阴经
痿厥 四肢束闷 每日解束二次,十日见效
呃逆 草刺鼻取嚏/屏息提气/惊吓

治疗技术要点

  1. 针刺选择

    • 膝痛用员利针(大如牦)刺犊鼻穴
    • 血证多用刺络放血法
  2. 辅助手法

    • 刺后按压(如心痛治筋缩穴)
    • 寻找反应点(上下求之)
  3. 特殊疗法

    • 痿厥的束肢疗法
    • 呃逆的取嚏疗法

临床指导原则

  1. 辨证归经:根据症状特点判断病变经络
  2. 灵活选穴:同一症状不同表现取不同经脉
  3. 综合治疗:针刺配合按压等辅助手法
  4. 创新疗法:采用束肢、取嚏等特殊方法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