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第三十一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

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日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还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黄帝向伯高问道:我想了解一下六腑之中消化器官的状况,关于肠胃等脏器的大小、长短及容纳饮食物的数量的多少是怎样的情况?

伯高说:请让我详细地给你讲一下,饮食物的出入及深浅、远近、长短的度数是这样的口唇到牙齿间的距离是九分,两口角的宽度是二寸半,从牙齿向后到会厌的距离是三寸半,整个口腔可容纳五合食物。舌的重量是十两,长七寸,宽二寸半,咽门的重量也是十两,宽一寸半。从咽门至胃的长度是一尺六寸,胃的形态是迂屈曲折的,伸直了长二尺六寸,外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能容纳饮食物三斗五升。小肠在腹腔依附于脊柱之前,向左环绕重叠,下口注于回肠,在外依附在脐的上方,小肠共计环绕重叠十六个弯曲,外周长二寸半,直径八分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回肠在脐部向左迥环,环绕重叠向下延伸,也有十六个弯曲,外周长四寸,直径一寸又三分之一寸,共长二丈一尺。广肠附于脊前与回肠相接,向左环绕重叠于脊椎之前由上到下逐渐宽大,最宽处周长八寸,直径二寸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整个消化道从食物入口至代谢物排出,总长度是六丈又四寸四分,共计有三十二个弯曲。

本篇记述了从口唇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大体解剖,包括了唇、齿、口、舌、会厌、咽门、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分别对长度、宽度、周长、直径、重量、容量等方面作了说明。据近代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古代的度量衡与现代不同,仅从长度而论,消化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基本上与现代解剖学记载相符合,可见古人是很重视人体解剖的。

核心内容

本篇通过黄帝与伯高的问答,详细描述了人体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包括尺寸、容量及形态结构。

消化器官参数一览

  1. 口腔部

    • 唇至齿:长9分
    • 口宽:2.5寸
    • 齿至会厌:深3.5寸,最大容量5合
    • :重10两,长7寸,宽2.5寸
    • 咽门:重10两,宽1.5寸
  2. 食管

    • 咽门至胃:长1尺6寸
    • 形态:纡曲屈伸后长2尺6寸
    • 尺寸:周长1尺5寸,直径5寸
    • 容量:3斗5升
  3. 小肠

    • 位置:后附脊柱,左旋回叠
    • 连接:外附脐上,注入回肠
    • 尺寸:周长2.5寸,直径约8分半,长3丈3尺
    • 形态:16处弯曲
  4. 回肠

    • 位置:脐左环绕,叶状叠积下行
    • 尺寸:周长4寸,直径约1寸半,长2丈1尺
    • 形态:16处弯曲
  5. 广肠(大肠)

    • 位置:依附脊柱,承接回肠
    • 尺寸:周长8寸,直径约2寸半,长2尺8寸

总结数据

  • 总长度:消化通道全长6丈4寸4分
  • 总弯曲数:32处回曲环反

文献意义

本篇为古代中医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早期解剖学记录,虽与现代医学数据存在差异,但体现了《内经》时代对形态结构的观察探索,为中医脏腑理论奠定基础。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