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

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小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黄帝说正常的人七天不饮食就会死亡,我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伯高说请允许我谈一谈其中的道理。

胃的周长是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其形弯曲,能容纳三斗五升饮食,在通常情况下存留二斗食物和一斗五升水就满了。上焦具有输布精气的功能,也就是能够将中焦化生的精微物质布散全身,其中包括运行快速滑利的阳气,其余部分在下焦灌注到诸肠当中。

小肠的周长是二寸半,直径八分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能容纳二斗四升食物和六升三合又三分之二合水。

回肠的周长是四寸,直径一寸又三分之一寸,长二丈一尺,能容纳一斗食物和七升半水。

直肠的周长是八寸,直径二寸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能容纳食物九升三合又八分之一合。

肠胃的总长度,共计五丈八尺四寸,能容纳九斗二升一合又三分之二合饮食物,这就是肠胃能容纳饮食物的总数量。健康的人并不是上面所讲的那样,而是在胃中充满饮食物的时候,肠中是空虚无物的,当肠中充满饮食物的时候,胃中又没有饮食物了。这样,肠胃总是处于充满和空虚交替的状态,这样气才能够布散全身上下畅行。五脏功能正常,血脉调和通畅,精神才能旺盛。所以说神就是由饮食物的精微物质所化生。在人的肠胃中,一般存留二斗食物和一斗五升的水。健康人每天大便二次,每次排泄约二升半,一天就排出五升,七天共排出三斗五升,这样原来存留在肠胃的饮食物都排泄完了。因此健康人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这是饮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质以及津液消耗枯竭的缘故。

本篇关于肠胃的解剖与上篇大致相同,详述了肠胃的大小、长度和生理功能,其中关于正常人七日不食而死的机理在于"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是为了说明胃肠摄取饮食、补充营养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本篇还提出了"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的观点,强调了保持胃肠消化系统通畅对人体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临床的治疗养。生康复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篇还可与《难经·四十三难》的有关内容互参。

核心内容

本篇论述正常人不饮不食七日而死的机理,强调胃肠受纳水谷、化生精气津液对维持生命的关键作用,并提出“胃满肠虚,肠满胃虚”的消化生理动态平衡理论。

肠胃解剖与容量

    • 尺寸:周长1尺5寸,直径5寸,长2尺6寸
    • 容量:受纳水谷3斗5升(通常存留食物2斗、水1斗5升)
    • 功能:上焦输布精微,下焦下溉诸肠
  1. 小肠

    • 尺寸:周长2.5寸,直径约8.3分,长3丈2尺
    • 容量:受谷2斗4升,水6升3合半
  2. 回肠

    • 尺寸:周长4寸,直径约1.3寸,长2丈1尺
    • 容量:受谷1斗,水7.5升
  3. 广肠(直肠)

    • 尺寸:周长8寸,直径约2.7寸,长2尺8寸
    • 容量:受谷9升3合八分之一
  4. 肠胃总数据

    • 总长度:5丈8尺4寸
    • 总容量:水谷9斗2升1合半

生理机制与七日不食而死的原理

  1. 消化系统的动态平衡

    •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胃肠交替充盈与排空,维持气机上下通畅。
    • 作用:五脏安定,血脉调和,精神旺盛(“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2. 水谷代谢与排泄

    • 日常排泄量:每日排便2次,每次2.5升,日排5升。
    • 七日消耗:3斗5升(肠胃原存留量),导致水谷精气津液枯竭。
  3. 死亡机理

    • 七日不饮食后,肠胃所存水谷耗尽,精气津液无法化生,生命活动终止。

临床与理论意义

  1. 理论贡献

    • 强调胃肠消化吸收是生命维持的基础(“神由水谷精气化生”)。
    • 提出消化系统“虚实交替”的动态平衡观,影响后世中医气机理论。
  2. 与现代医学的关联

    • 与《难经·四十三难》互参,补充消化生理学内容。
    • 对临床调养脾胃、保持二便通畅具有指导意义。

总结

本篇通过解剖数据与生理推演,阐明“平人绝谷七日而死”的机制,核心在于:

  • 水谷化生精气津液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 胃肠虚实交替是气机畅通、五脏健康的保障。
  • 为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理论提供了早期依据。

相关内容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