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传第四十二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炳、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
岐伯曰:要乎哉问也,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着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黄帝曰:何谓日醒?
岐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黄帝曰:何谓夜瞑?
岐伯曰:瘖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黄帝曰:大气入脏,奈何?
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黄帝说:我从您那里学到了九针的知识,而自己在阅读医书时看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有的运用导引行气,有的运用按摩、灸法、温熨、针刺、火针和汤药等某一种方法。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是只采用一种方法呢,还是把所有的方法都使用上呢?
岐伯说:以上那些方法,是根据众多人所患多种疾病采用的不同方法,不是一个人患一种疾病就施用所有的方法。
黄帝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掌握了一个总的原则而不违就能够处理各种复杂而具体的事物。现在我已经懂得了阴阳的要点,虚实的道理,由阴阳气血盛衰导致疾病的病理及能够治愈的疾病,我还想了解一下疾病的变化,以及其演变导致脏气衰竭而成为不能治疗的疾病的情况,能讲给我听听吗?
岐伯回答说:您所问的问题很重要啊!对于医学道理,如果明白了,就好像白天醒着一样清楚,如果不明白,就好像夜间睡觉一样昏昧。能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并正确地应用于实际,在学习和实践中,认真研究体检,就能全部理解,医术自然会达到极高的水平,而达到极高水平的道理,应该写在竹帛上广泛流传,不应该只传给自己的后代据为己有。
黄帝问:什么是像白天醒着一样清楚呢?
岐伯答道:明白了阴阳的道理,就好像从迷惑中解脱出来,从酒醉中清醒过来一样。
黄帝又问:什么是像夜间睡觉一样昏昧呢?
岐伯回答说:不明医理,就好像安静得毫无声响,散漫得没有一丝形迹。其人人体毛发折断,腠理疏松开泄,正气外散而出现偏颇,亢盛的邪气蔓延扩散,通过血脉而内传到五脏,就会出现腹痛,精气下溢等病证。此时已到了邪盛正虚的严重阶段,即使施用正确方法也会死亡而不能救治了。
黄帝问:亢盛的邪气侵入五脏的情况是怎样呢?
岐伯答道:邪气首先侵入心而发病的,经过天就会传到肺,再经过三天传到肝,再经过五天传到脾,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半夜死亡。发生在夏季的,中午死亡。
邪气首先侵入肺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会传到肝,再经过一天传到脾,再经过五天传到胃,如果再经过十天还未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日没时死亡,发生在夏季,日出时死亡。
邪气首先侵入肝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能传到脾,再经过五天传到胃,再经过三天传到肾,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日落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早饭时死亡。
邪气首先侵入脾而发病的,经过一天就能传到胃,再经过二天传到肾,再经过三天传到脊背和膀胱,如果再经过十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黄昏人们刚入睡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晚饭时死亡。
邪气首先侵入胃而发病的,经过五天就能传到肾,再经过三天传到脊背和膀胱,再经过五天向上传到心,如果再经过二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于冬季的,半夜死亡。发生在夏季的,午后死亡。
邪气首先侵入肾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会传到脊背和膀胱,再经过三天向上传到心,再经过三天传到小肠,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天大亮时死亡。发生在夏季时,黄昏时死亡。
邪气首先侵入膀胱而发病的,经过五天就会传到肾,再经过一天传到小肠,再经过一天传到心,如果再经过二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早晨鸡鸣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午后死亡。
以上各脏腑发生的疾病,都按照一定的次序传变,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各脏腑的病变都有特定的死亡时间,不能运用针刺方法治疗。如果间隔一脏,或者间隔二脏、三脏、四脏传变的,才能够运用针刺方法治疗。
本篇所述疾病传变的次序、日数以及死期均是按五行相克规律推断的,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作用、个体体质的差异、邪正双方的复杂变化等,文中的结论不可过分拘泥。
一、核心主旨
本篇主要探讨疾病的传变规律及预后,强调掌握阴阳、虚实之理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具体阐述病邪在五脏六腑间的传变次序及对应的死期,指出何时不可刺、何时可刺。
二、主要内容
-
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 黄帝问:导引、行气、按摩、灸、熨、针刺、药物等方法,是否需要全部掌握并应用?
- 岐伯答:诸方术是众人所用之术,非一人需尽行,关键在于“守一勿失”(精通一种并灵活运用)。
-
疾病传变的根本
- 黄帝追问病邪传变、恶化至不可治的规律。
- 岐伯以“日醒”(明悟阴阳如清醒)和“夜瞑”(病邪隐匿如黑夜)比喻:
- 可治:明辨阴阳虚实,如解惑醒酒。
- 不可治:邪气内侵,正气溃散,血脉传变,病邪深入脏腑,致“大气入脏”。
-
病邪传脏的规律与死期
- 按五脏起始分类,详述病邪传变次序及对应死期(结合季节时辰):
- 心→肺→肝→脾:3日不止则死,冬夜半/夏日中。
- 肺→肝→脾→胃:10日不止则死,冬日入/夏日出。
- 肝→脾→胃→肾:3日不止则死,冬日入/夏蚤食。
- 脾→胃→肾→膀胱:10日不止则死,冬人定/夏晏食。
- 胃→肾→膀胱→心:2日不止则死,冬夜半/夏日昳。
- 肾→膀胱→心→小肠:3日不止则死,冬大晨/夏晏晡。
- 膀胱→肾→小肠→心:2日不止则死,冬鸡鸣/夏下晡。
- 按五脏起始分类,详述病邪传变次序及对应死期(结合季节时辰):
-
治疗原则
- 不可刺:病邪按次序传遍五脏(“次相传”),预后极差。
- 可刺:病邪仅传一脏或间隔传变(“间一脏及二、三、四脏”),尚有治疗机会。
三、关键思想
- “守一勿失”:医术贵在专精而非贪多,把握核心病机(阴阳虚实)是关键。
- 疾病传变观:病邪依五行生克传变,脏腑间存在特定次序,传遍五脏则危殆。
- 时间医学:死期与季节、时辰相关,反映“天人相应”思想。
- 治疗时机:早期干预(未传遍五脏)尤为重要,晚期则“不可刺”。
四、现代启示
- 强调疾病早期诊断与阻断传变的重要性。
- 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止病邪深入,需明察病机传变规律。
- 时间医学的临床参考:某些疾病的发展与时间节律可能存在关联。
(注:原文中“炳”或为“焫”(烧灼疗法)的误写,“蚤食”“晏晡”等为古代时辰称谓。)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