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胀第五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

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冬冬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

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肠覃何如?

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

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

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血络也。

黄帝问岐伯道:水胀、肤胀、膨胀、肠覃与石水,如何进行鉴别呢?

岐伯回答说:水胀发病之初,病人的下眼睑微肿,好像刚睡醒时的样子,人迎脉搏动明显,经常咳嗽,大腿内侧寒冷,脚和小腿浮肿,腹部也胀大,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水胀病已经形成。用手按压病人腹部,放开手时,被按压的凹陷随手而起,就好像按在盛水的袋子上一样,这就是水胀病的特征。

黄帝问:肤胀病怎样诊断呢?

岐伯答道:肤胀病是因为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引起的,病人表现腹部胀大,用手叩击腹部就好像鼓一样中空而不坚实,全身浮肿,皮肤厚,用手按压腹部,放开手时凹陷不能随手而起,腹部皮肤颜色没有变化,这就是肤胀病的特征。

黄帝问:膨胀病的表现是什么样呢?

岐伯答道:膨胀病的腹部胀大和全身肿胀的表现与肤胀病相同。只是膨胀病的肤色青黄,腹部的青筋暴露,这就是膨胀病的特征。

黄帝问:肠覃的表现怎样呢?

岐伯答道:寒邪侵袭肠体外面,与卫气相互搏结在一起,卫气不能正常运行,寒邪与卫气滞留在身体深处,附着于肠外,病邪逐渐增长,便生成了息肉。肠覃病初期,腹部的肿块像鸡蛋那样大,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也逐渐增大,完全形成时,腹隆起好像怀孕一样。病程长的,可以历经数年。用手按压,肿块很坚硬,推之能够移动。月经仍旧按时来潮。这就是肠覃的特征。

黄帝问:石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道:石瘕病灶在子宫中,由于寒邪侵犯子宫口,使子宫口闭塞,气血不能流通,本应按时排泄的恶血不能排泄,以致凝结成块而滞留在子宫中,随时间而逐渐增大,腹部隆起也像怀孕一样,但是月经不能按时来潮。患这种病的都是女性,可以用通导攻下以祛除瘀血的方法治疗。

黄帝问:肤胀和膨胀病,可以运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吗?

岐伯答道:治疗这两种疾病,应首先用针刺泻除胀大的血络,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调理相应的经脉。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治疗,都必须首先用针刺祛除血络中的瘀血。

肠覃和石瘕以月经之有无为鉴别的标志。对石瘕的治疗提出了"可导而下"的原则,在今天的临床诊治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1. 各病证的辨别

① 水胀

  • 病机:水湿内停,初起于眼睑微肿(如新起床状),颈脉动,伴咳嗽、阴股间寒。

  • 表现

    • 足胫肿 → 腹渐大
    • 按腹如裹水,随手而起
  • 特征:水气已成,触感浮动。

② 肤胀

  • 病机: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 表现

    • 腹大,身遍肿,皮肤厚
    • 按腹窅陷不起,腹色正常
    • 肿感“冬冬然不坚”(浮软)
  • 特征:肿浮在皮肤层,非腹腔水声。

③ 鼓胀

  • 病机:与肤胀相似,但兼有气滞血瘀。

  • 表现

    • 腹胀身大,与肤胀等
    • 面色苍黄
    • 腹筋暴露隆起
  • 特征:气血运行不畅,腹壁青筋明显。

④ 肠覃

  • 病机: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机阻滞,内有癖块。

  • 表现

    • 初如鸡卵,渐大如怀孕
    • 按之坚实,推之可移
    • 月事正常
  • 特征:腹中有可移动之癖块,形成瘜肉。

⑤ 石瘕

  • 病机:寒气客于胞中(子宫),子门闭塞,恶血郁结。

  • 表现

    • 腹块如怀孕
    • 月经不调或闭经
    • 日渐增大
  • 特征:多见于女子,恶血不下,可导引而下。

2. 治法

  • 肤胀、鼓胀

    • 先泻其胀之血络(祛瘀)
    • 后调其经脉
    • 刺法以去瘀血,疏经通络
一草一木皆为情,一赏一语皆感恩
AcuHerb 微信微信
0%